周欣迪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現代服務業創新型人才與一般人才相比,更具有全面的綜合素養和思維品質。主要表現:(1)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對服務業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新事物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探索力;(2)求新求異的思維。創新型人才應具備打破思維定勢,用非常規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3)勇于創新的精神。對傳統和權威敢質疑、敢挑戰,是理性經營與感性管理的綜合,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融合。
知識結構的復合性是現代服務業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的基礎能力,創新型服務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前沿性知識,還要具備一些跨專業的、多科融合的知識素養,如經濟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相互融合,綜合運用這些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更權威、更綜合。(1)具有專業的基礎性知識。具備本專業基本知識,能夠用開闊的視野和專業的視角去分析服務現象,具備從容應對的基本能力。(2)廣博的基礎知識。具備多種領域的知識,并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能力。(3)必備的工具知識。如計算機、英語等,為創建新型服務業提供必備的條件。
現代服務業的特點決定了創新型人才應當具備多元化的實踐能力。首先,現代服務業與我們的生活有著諸多聯系,如社會、經濟、政治、交通等,從業者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綜合性的工作能力。其次,在面對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等服務對象時,能夠具備靈活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再次,現代服務業創新人才應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靈活應對困難。
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開展社會需求人才調研,使高校能更好地為現代創新型人才培養服務,更好地把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地增強創新人才實踐的能力,提高大學的實踐教學水平和創新人才的實踐能力。為現代服務業培養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大學的責任,也是大學的使命。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技術人才,加快我國現代化服務業的發展進程,使其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賦予每所大學的一項重要職責。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大學所擁有的一些固有特征,是其他機構和組織無法具備的。
大學階段是創新能量聚集的關鍵性階段,也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關鍵階段。大學階段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已基本趨向成熟,創造性思維不斷增強,抽象邏輯思維靈敏準確,獨立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與辯證思維也有了很大發展。自我意識與個性逐漸形成,在這個關鍵階段,應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培養出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人才,使其更好的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要。
現代服務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可以通過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政策,建立健全現代服務業創新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人才引進等方法來改善這些問題。
大學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主要基地的原因:(1)大學是高深知識聚集中心,肩負知識創新的重任。(2)大學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3)教學資源對創新型人才有學術指引和精神感召力。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國外許多知名大學都積累了不少豐富的經驗和針對性的措施,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綜合我國國情,制訂適合我國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加快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各國大學都在尋求建立一種內容豐富、方法靈活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更重視跨學科教育。擴充普通教育的教學范圍,擴展融合多種學科、多種領域的知識,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資料表明,科學發展的綜合化趨勢日益顯著,許多現代科學技術會從學科交叉點中取得突破,不斷凸顯出學科之間交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跨學科教學更應引起重視。我國大學教育應結合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和科學發展需求,開設一些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進行學科間的交流與探索,促進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新建一些符合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融合性課程。
在教育過程中應把學生的智力發展與創造力發展相結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注重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比如:哈佛大學在學生的本科教育階段,更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去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去研究,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主導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使其從問題的不同角度去研究問題、探討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大學期間參加科研活動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而我國的大學教育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在研究能力方面的培養有所欠缺,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探索性,導致對知識掌握度不深入,只停留在表層。因此,大學階段的教育更應重視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完善本科生的科研管理體制,讓學生掌握科研方法,養成科研習慣。知識與能力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成為復合型人才和合格的創新型人才。
近幾年,我國大學的教學方法大都處在實驗階段,還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要建立一種發現與探究的學習模式,以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為基礎的探究式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對未來教育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探索知識,引導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向,教學上應更傾向個性化教學。我國大學的個性化教育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進步,但是,這種進步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進步發展的需求,還要繼續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進程。
充分利用大學資源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人生目標、價值觀念等,倡導學習自由、研究自由、教學自由,既重視科學精神,也加強人文底蘊的積累,使人文精神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養成良好的求知精神和治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