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文晶,張 微
(黑河學院 體育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國際品牌體育賽事重在競技,而且有特定的舉辦時間、地點等限制,并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體育娛樂性與趣味性的追求,因此,屬于群眾自己的體育品牌賽事便有了培育的基礎和發展的空間。
黑龍江省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有著先天優勢,第一,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接壤,是天然的地緣優勢,而且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民俗文化交流持續近百年,極為密切,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因緣。第二,黑龍江省人民對俄羅斯文化也較為接受和喜歡,而俄羅斯人也對黑龍江省的文化十分欣賞,這就為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奠定了群眾基礎和文化基礎。第三,黑龍江省人民與俄羅斯人民在社會生活多方面的交往交流甚密,能夠避免許多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矛盾沖突,能夠為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氛圍。
群眾體育賽事有著提高國家名譽、刺激經濟發展、增進國家友誼的重要作用。在創辦和培育黑龍江省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時,一定要依靠政府支持來獲得政策扶助,為體育品牌賽事的培養尋求和諧、實在的借重力量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增強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凝聚力,從多方面尋求體育品牌賽事的保障力量。要以政策風向為導向來尋求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路徑,如發展具有民族獨特性的品牌賽事,使中俄群眾在參與品牌賽事時能夠體會到鮮活的趣味性,充實彼此民族的體育文化,促進體育精神及體育品牌賽事娛樂形式的多樣化。
可通過鼓勵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分享群眾經濟來贏得中俄群眾對兩國群眾體育賽事的參與度、擁護度與關注度,打造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堅持以創建經濟新模式來實現品牌體育賽事的長足發展。具有國際品牌賽事的體育項目,其發展、影響力與體育經濟形式的大眾化參與不可分割、體彩、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體育經濟形式和體育賽場上的輸贏也直接牽動著民眾的得失,除了愛好青睞以外,還有經濟方面的牽動,所以國際體育品牌賽事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通過對國際體育品牌賽事的發展經驗進行借鑒,發現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路徑也應當走群眾路線,要圍繞群眾來展開。最能牽動群眾之心的除了愛好以為,更大的因素便是經濟,因此,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路徑要借重群眾經濟共同體和體育經濟的大眾化來向群眾分享體育經濟,可建立參與負擔小、操作靈活的群眾體育經濟,進而為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奠定經濟基礎。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要點便是群眾,而民俗、民間文化、群眾樂趣等都與群眾息息相關,因此,在中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培育路徑方面也要借重特色民俗、特色文化來打造出具有群眾體育特色的經濟新形式,如遍布哈爾濱的俄羅斯套娃文化經濟、俄羅斯特色食品經濟以及俄羅斯特色小商品經濟等,可通過對各種經濟體和經濟形式的聯合開發來打造出適合群眾體育品牌賽事的經濟形式,在為民眾創造經濟機遇的同時鑄就體育賽事的品牌之路。
可通過多樣化群眾喜好的賽事來打造中俄群眾體育品牌,可通過民俗、文化來實現群眾體育的特色品牌建設與發展。打造群眾品牌賽事的關鍵在于提高群眾的體育興趣,只有群眾樂于參與和擁護的體育項目才有可能被打造成群眾擁護支持的體育品牌賽事。民俗凝聚了民間文化和民眾情懷,是與群眾的內心契合度極高的文化情懷,也是民眾愛好所出的根源。民俗文化是在經濟之外另一個能夠深度影響民眾情懷的因素。
民俗文化體育項目是培育中俄群眾體育品牌的重要路徑,民俗文化融于民族血液,是群眾體育品牌項目能夠長足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基本保障。因此,可以將承載民俗與文化的體育品牌項目從兩個方面定位與培育:一方面,基于群眾愛好突出時代性,滿足群眾對時尚的追求,如舉辦汽車自駕游集結賽、親子徒步遠足賽,等等。以汽車自駕游集結賽為例,此項目既可以滿足群眾對汽車駕駛的喜好,同時又能夠凸顯體育品牌的價值,即車隊及參賽選手成為了傳播中俄友誼的流動載體,拉近了中俄兩國的民間交流,有效增進了中俄民眾間的友誼,為黑龍江省中俄群眾體育賽事營造了友好的社會氛圍和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可基于具有深厚民俗文化的項目來培育群眾體育品牌賽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具有其獨特的民間節日、民俗活動、神話傳說、民間藝術等文化活動。在黑龍江省也有鄂倫春族、朝鮮族等多個民族聚居,冰上運動項目也更具特色。因此,可以將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納入體育賽事,豐富中俄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群眾品牌體育賽事的活力。同時,也可以通過滑雪、冰球等具有民族共通性的民俗項目來推進群眾品牌體育賽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