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輝
(東北石油大學 秦皇島校區,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執業資格注冊管理制度是為加強工程設計活動而實行的一種注冊制度,具有執業資格的注冊工程師是行業從業者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體現,需要從業者在學習階段就打下堅實基礎,并具有從事相關行業的職業素養,同時具備注冊工程師的潛力。國務院于2019年2月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分為了“職業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兩種類型[1]。在職業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要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為原則,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1+X”證書制度,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水平和就業能力。為提高學生的職業水平,目前已有多種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模式[2-3]。本研究以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為例,以“注冊環保工程師”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為目標,闡述了基于“注冊環保工程師”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具體做法,以期為環境類專業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是隨著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而壯大的。環境保護對國家經濟建設影響極大,現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話題。處于節能減排中心位置上的企業,尤其是廣大鄉鎮企業,更是在工藝改進、減少環境污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僅北京市每年就需要4 000名環境類高校畢業生,但符合企業要求的環保專業人才缺口卻非常大。同時,調查還顯示,職業高等教育學生從事本行業的比例要明顯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加快高等職業教育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對提高學生就業率和改善畢業生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京津冀遼四省100余家用人單位和往屆150余名從事環境相關工作的畢業生進行走訪調研,發現企業普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企業對環境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環境污染物監測、環境污染物治理工藝設計、施工和運行、環境污染物治理設備操作、環保法規運用、環境管理與評價、ISO14000EMS內審員等崗位。部分企業要求畢業生具有應聘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否則不予錄用,這也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現行的“1+X”證書在實際工作中的需求。有部分畢業生表示,在工作年限足夠后準備參加勘察設計注冊環保工程師(以下簡稱“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
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始于2005年,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為加強對環保專業工程設計人員的管理而設置的一項制度。該考試要求被測試者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而且學歷不同對從事專業工作的年限要求也不同。注冊環保工程師考核分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兩次進行,其中基礎考試又分為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兩部分,包括高等數學等17個考試科目。專業考試又分為專業知識和專業案例兩部分,包括水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等9個科目。在專業考試中,應試者應選擇一個方向進行考核。
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主要負責培養能夠服務于企業環境監測與治理部門、環境工程公司、環保設備公司、環境咨詢機構等單位的一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該專業核心培養能力的設置應以教育部頒布的環境工程專業規范為基礎,以“注冊環保工程師”考核內容為導向,同時兼顧學科前沿、新領域、新技術等方面內容,可劃分為環境污染控制、施工、管理以及環境污染物監測,同時設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咨詢、企業環境管理等選修方向。
注冊環保工程師主要考查應試者對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只有在專業案例考核環節更側重于考察應試者的實踐能力,需要應試者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以“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側重于如何通過理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因此本研究僅對理論課程體系進行探討,暫不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進行討論,如表1所示。

表1 與“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相對應的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Tab.1 Curriculum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responding to the exam of “registered environmental engineer”
由表1可知,公共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主要對應“注冊環保工程師”公共基礎考試內容;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主要對應“注冊環保工程師”公共基礎考試內容;專業核心課是實現專業核心能力的主要課程,在“注冊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中都有體現,在專業核心課程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常規的專業知識,還要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專業熱點問題;專業擴展課以擴展學生專業知識面為目的,主要對應“注冊環保工程師”專業基礎考試內容,由于總學時有限,該部分課程被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可根據興趣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