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穎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哈爾濱 150010)
熱性驚厥是臨床上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急癥,小兒熱性驚厥的好發年齡段以6個月至6歲為主[1]。在發熱性疾病進展期,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抽搐是典型癥狀表現,患兒伴有意識障礙。驚厥持續時間長者,相關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會進一步增加,若不能及時予以診治,可能會引起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針對小兒熱性驚厥者,在予以對癥治療基礎上,還需聯合相應急救護理干預。為探究最佳急診護理模式,本次研究納入50例病患資料,對比不同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50例熱性驚厥患兒的收治時間均為2017年1月-2018年8月,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以上病例分為如下兩組:甲組(n=25),男14例,女11例;年齡5個月至6歲,平均為(3.2±1.4)歲;乙組(n=25),男12例,女13例;年齡4個月至6歲,平均為(2.4±1.3)歲。兩組患兒以上基本資料經比較分析,區別皆不明顯(P>0.05)。
兩組患兒均接受常規急診護理,包括物理降溫、建立靜脈通路、呼吸道及病房環境管理等。以此為基礎,乙組實施針對性急診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若患兒出現全身或局部痙攣發作,個別患兒可反復發作。針對此情況,驚厥發作時,立即就地搶救,調整患兒體位,取平臥頭側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或規避窒息情況。
第二,控制驚厥,遵醫囑給予止驚藥物。10%水合氯醛灌腸或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靜脈注射地西泮。沒有靜脈通路情況下,可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發揮鎮靜作用。并注意觀察藥物療效、不良反應和驚厥發作時間。
第三,給氧護理:患兒處于高熱驚厥狀態時,增加了腦組織缺氧發生的風險。盡量維持良好的給氧狀態,以減少或規避對患兒造成不可逆性損傷。
第四,高熱護理。以物理降溫法為主,除溫水、乙醇擦浴降溫方法,還可以實施冰袋、冰帽降溫法,并注意觀察局部血液循環和體溫變化。選擇藥物降溫法,常用藥是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還可使用清熱解毒類中藥。
第五,降顱壓。部分患兒可能合并腦水腫,應使用甘露醇降顱壓,嚴格觀察患兒靜脈穿刺部位皮膚情況,及時發現與處理滲出。
第六,預防外傷。驚厥發作時,應將棉質物放在患兒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膚摩擦受損。對已出牙患兒上下臼齒間應放置牙墊或壓舌板,防止舌咬傷。勿強行搬動患兒、勿按壓或牽拉患兒肢體,以免骨折或脫臼。專人守護,移開周圍可能傷害患兒的一切物品,床邊拉好床欄,防止墜地跌傷。護士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應盡量動作輕柔,以防對患兒形成損傷。
第七,飲食指導。囑家屬為患兒多飲水,提供牛奶、雞蛋等營養豐富的食物。也建議飲用一些西瓜汁或是番茄汁等,可起到清熱解毒與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促進疾病轉歸進程。
第八,環境護理。盡量為患兒創造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定時通風,保證室內空間清新,盡量將室內環境溫度控制在24℃~26℃、相對濕度為50%~60%。
分別記錄兩組患兒發熱持續、抽搐停止、意識恢復、驚厥消失及住院時間。
用SPSS 22.0軟件包處理試驗中涉及的數據,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t、χ2檢驗。差異檢測標準:P<0.05。
將臨床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其中,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發熱持續、抽搐停止、意識恢復時間、驚厥消失等,發現乙組患兒更早于甲組,差異均較為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anc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熱性驚厥是臨床上一種較常見急癥,目前認為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驚厥是否直接由發熱所導致以及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2]。
小兒熱性驚厥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特點,復發率約為2%~5%[3]。既往有研究表明,患兒若長時間處于高熱驚厥狀態,則將會對腦部神經造成嚴重損傷。接受急診救治過程中,對急診護理配合提出了較高要求。常規急診護理干預期間,缺乏全面性、個體性,整體效果欠佳[4],故急需調整急診護理模式。本次研究中,乙組聯合針對性急診護理干預。在具體實踐中,護士應密切關注患兒病情變化,多和患兒家長交流,以緩解家長緊張焦慮情緒,為病患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予以吸氧與降溫療法,盡量解除誘發腦水腫的各種因素[5]。本次研究中,乙組發熱持續、抽搐停止、意識恢復、驚厥消失及住院時間依次為(1.05±0.73)d、(1.24±0.64)d、(3.36±0.54)h、(2.08±0.34)d、(5.56±0.49)d,均短于甲組的(2.52±0.76)d、(1.47±1.05)d、(4.27±0.94)h、(2.31±0.69)d、(7.59±0.65)d(P<0.05),差異皆較為顯著。
綜上,針對熱性驚厥患兒,予以針對性急診護理措施,能更有效地使患兒病情緩解,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