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偉娜
(泰山學院體育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 ,這次疫情也是大健康時代新的考驗與挑戰[1]。
家庭成員體育意識的形成與影響直接關系兒童青少年體育意識、外顯的體育行為以及體育參與程度。在疫情面前,兒童青少年活動場所及環境的變化,在家庭成員體育鍛煉習慣養成中,建立體育意識,保證有效健康地實施青少年體育促進計劃,培養體育愛好,成為健康中國的重中之重[2]。
家庭體育一般指由家庭成員自發組織和參與的,形式、項目、場地靈活多樣的體育活動,其目的是通過體育鍛煉活動滿足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和促進家庭和諧穩定[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元素,家庭成員是社會的基本因子,家庭體育是保障家庭每一個因子健康的有效、有力的方式。在疫情防控面前,家庭體育可選擇多樣化的居家健身鍛煉形式。因此,家庭體育的內容與形式,是特殊環境下維持家庭成員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強化家庭體育,增進家庭成員體質健康,是疫情防控期間的主要任務。
家庭是兒童青少年形成體育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積極健康體育行為的重要場所。而父母的體育意識及體育習慣直接決定和影響孩子體育意識的形成。袁潤發現母親的角色塑造行為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母親對孩子體育鍛煉能力的信念通過影響兒童的感知能力間接影響兒童身體活動水平;父親對孩子堅持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念則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活動水平,同時影響孩子對體育能力的認知[3]。因此,父母參與運動可以促進兒童青少年建立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父母應對孩子建立良好的期望信念和態度。受疫情影響,枯燥乏味的家庭體育作業限制了家庭體育的發展,失去了家庭體育全員性參與、互動性、多樣性等的特征,忽略了兒童青少年健康體育意識的形成。透過家庭體育,在父母的引領下促進體育意識的形成是培養體育興趣愛好的前提,良好的體育意識可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及心理建設,也決定了體育行為的實施效果。
體育意識即體育運動的現象、本質和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關于體育運動的認知、情感、意志、價值觀念等一切的心理活動和認知系統[4]。由于體育運動實踐的廣度和深度的不同,以及認識條件和認識能力的差異,形成了不同層次的體育意識。而兒童青少年由于體育認知能力的限制,體育意識處在初級層次,對體育興趣、愛好、情感等處于感性認識。初級層次的感性體育意識中,容易受到新環境、新經驗、新知識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當體育意識達到中高級層次時,能理解、領悟,并能科學系統地把握體育運動的本質和規律時,體育意識將趨于穩定。由初級向中高級體育意識的過渡,需要大量的體育實踐活動,促進體育意識由不穩定的感性向穩定的理性發展,這就需要父母不斷鼓勵孩子參與,并在親子互動環境中共同參與,形成較為穩定的體育意識。體育意識的初步形成,是培養體育興趣愛好的前提,應探尋兒童青少年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并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對體育行為具有導向性,將會影響參與體育活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研究表明,父母的積極健康的體育行為可促進孩子的身體活動水平。父母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情感、意志將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體育意識。比如:孩子穿著干凈衣服玩籃球,父母怕弄臟衣服通過恐嚇、懲罰等形式責令孩子不許碰球,對體育運動的消極認知將會使孩子對球類運動產生畏懼感(父母的責罵、怕弄臟衣服),會使孩子失去對球類運動的熱愛。而父母對球有濃厚的興趣與熱愛,可以在家庭體育中進行互動與游戲,就會增加孩子對球類運動的認知與情感,產生積極主動的體育行為,促進體育意識的形成。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底,通過微信、抖音、慕課等多種網絡形式發布的關于運動鍛煉健身形式多達700多項[1],還有琳瑯滿目的健身APP,內容涉及瑜伽、武術、家庭體操、力量、柔韌等各種練習,但是更適合于成人。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的家庭體育鍛煉項目和形式很少,很多健身項目和形式又受到家庭環境的制約而無法開展。兒童青少年身體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健康體育活動形式和內容的獲得將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骨骼肌肉等組織結構的生長以及各系統功能的完善。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來自家人鼓勵和支持顯得尤為重要。鼓勵與支持需要一定的規則和規范要求作為前提,而必要的規則性、標準性和規范性則構成了身體活動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但是家庭設置的過度規則和規范(限制性因素),會讓兒童青少年因限制性因素太多而失去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影響體育意識的形成。因此,根據家庭成員的特點制定家庭體育合理的規則和規范要求,在規則意識的驅使下,在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下,能獲得更多的成功的體育行為,可以加速理性體育意識的形成。
德國《AOK2018 家庭研究》表明,“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對兒童的健康極為重要,與家人一起開展體育活動將提高兒童的幸福感、滿意度和家庭之間的溝通,而懶惰的父母不是孩子的好榜樣”[3]。家庭體育不局限于家的環境,它是與家人一起共同參與的體育鍛煉形式,在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過程中,家庭成員(尤其父母)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生活態度、責任心等[5]。在家庭體育的參與過程中,在父母的引導下可磨練青少年的意志,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體育行為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因此,家庭體育的環境和氛圍,尤其是家庭體育的開展形式及環境,可以讓孩子有積極主動的體育鍛煉意識。
健康體育意識的形成,以及對體育的認知、情感、態度,決定了從事體育鍛煉或體育運動的行為方式。兒童青少年作為家庭的中心,其體育意識的形成受控于家庭成員的體育意識、健康的體育行為形成規范和規則,以及家庭體育的環境及氛圍。同時,兒童青少年健康體育意識的建立,不僅促進其體質的提高、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還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國民體質下滑的問題,有利于挖掘體育后備人才,提升國民素質及運動水平,加快我國由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