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朋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99)
優化構造配筋率。在基礎設計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混凝土層厚度進行調整,對鋼筋配置進行優化,降低混凝土裂縫出現的幾率,對鋼筋實施保護,對風化及腐蝕問題進行防范。
提升結構耐久性。基礎設計環節在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能夠提高公路橋梁整體美觀性和結構耐久度,從而延長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在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重難點就在于兼顧質量與美觀。在實際工程建設中,橋墩損傷、橋體風化、橋面腐蝕等情況都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受到地區氣候條件以及風向等因素的影響。必須正確認識這種損耗,把握綜合因素,優化基礎設計,提高結構耐久性。
優化表面鋪裝層防水設計。為防范腐蝕問題,要對防水涂層進行優化。設計時要注意所選擇的混凝土等級需在C30以上。鋼筋網的設計至關重要,其能夠優化混凝土鋪裝層質量,降低混凝土開裂幾率,使涂層鋪設具備優良的條件。在設計防水涂層過程中,需要對鋪設問題、排水問題等進行綜合分析,確保優化防水設計,達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降低超載率。公路橋梁工程運行過程中超載情況的出現,會埋下極大的安全隱患。就超載的原因來看,是由于公路橋梁早期設計得合理性不足。隨著車輛數量的明顯增多,遠超于設計流量,超負荷運行加大了橋梁的消耗,加劇了橋體損害。在公路橋梁基礎設計中,必須要重視超載率的降低,以確保基礎設計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支架搭設。為加強公路橋梁施工質量控制,必須要做好支架搭設施工。大橋以橋墩為支撐,實際運輸過程中以垂直運輸方式為最佳,不可采用其他運輸方式。橋梁支撐部位需要將鏈接桿設置于三個方向,這對于橋梁穩定性的提升至關重要。
鋼筋工程。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鋼筋是重要的材料。實際操作環節鋼筋套籠的難度較大,在吊裝過程時需要以大型機器為支持,采取分節入空的方法,以便加強施工質量控制。焊接施工中,為避免出現縫隙,可協調運行多態設備,保持焊電同時進行,必要情況下也可單獨開展焊電施工。在焊電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準空位,避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大的誤差而影響鋼筋工程施工質量。
圍堰基坑開挖。在圍堰基坑開挖過程中,以降水處理為前提。在實際操作時于基坑中注漿,以達到止水效果,結合施工現場具體情況出發,對注漿厚度進行合理控制。若基坑周邊出現滲水或者滲泥的情況,要合理選擇注漿止水位置。一般情況下,選擇區域位置較遠。以確保滿足施工要求。在圍護樁施工過程中,受到堅硬物體的影響,圍護樁極有可能出現滲漏或者位移的情況,導致基礎結構的穩定性不足,這就極易給整個公路橋梁工程建設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實際處理過程中,需要采取加固處理措施,以達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基坑施工中,基坑留存與邊緣邊坡互道的距離必須適宜,一般在0.5 m以上,以確保安全,這是靜態要求。而從動態角度來說,安全距離一般在1.0 m以上,以免給整個公路橋梁工程埋下質量隱患。
墩臺與立柱施工。基于公路橋梁工程建設要求出發,結合立柱、臺、墩等結構的體積來確定模板尺寸。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加以嚴格控制,保證模板精確。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對混凝土實際下落高度進行精確控制,明確混凝土振搗的具體位置,以便規范澆筑。澆筑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漿液,這就必須要采取適宜的措施進行處理,以避免漿液污染施工現場。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混凝土結構垂直度進行控制,通過觀察發現立柱與墩較高,因而在垂直高度的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難度,若能夠加以有效控制,才能夠充分發揮模板作用,支撐的牢固性也明顯增強。在樁基柱方面,要對混凝土強度和保護層厚度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所選用混凝土強度在C25以上,保護層厚度在7 cm以上。對于上下護壁來說,實際重疊搭建長度應當在20 cm以上,若在雨季應用此種施工方式,能夠達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混凝土強度提升。在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外加劑與混合料,能夠對混凝土性質加以優化調整。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早期強度提升可通過摻加早強劑來實現。而在流動性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水灰比的控制可通過減水劑的摻加來實現,混凝土強度也得以提升。強力攪拌與振搗會破壞水泥漿的凝聚結構,拌合物的流動性更強,模型能夠被混凝土拌合物均勻充滿,混凝土強度也得以保證。
安全性。公路橋梁基礎設計與施工必須要以安全性為核心,提高公路橋梁建設整體水平,延長公路橋梁使用壽命,為交通安全提供保證。由于設計與施工的專業性較強,作業環節復雜,這就必須要以安全性作為基本原則,提高公路橋梁設計的科學性,并且為復雜施工環境下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證。
生態性。在當下,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公路橋梁設計與施工過程中也必須要體現生態性與環保性。要加強環境保護,避免公路橋梁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以往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受到多項因素的影響,土石方工程的科學性不足,改變了原本地質結構,使公路橋梁周邊環境遭到破壞。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工程建設與生態發展的平衡性,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出發,促進公路橋梁的綠色化建設,盡可能降低對于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人本性。在公共交通系統中,人、車、路是主要構成要素,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在公路橋梁設計與施工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公眾在交通系統方面的需求,以保證公路橋梁的美觀性與舒適性。
創新性。公路橋梁設計與施工的推進,離不開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持,這就需要以創新性為核心,提高公路橋梁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和施工的準確性,可應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等,來順利開展設計施工各項工作。
在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必須要做好基礎設計,優化利用施工技術,全面提升公路橋梁工程建設質量,確保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降低安全事故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