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明
(甘肅省定西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甘肅 定西 743000)
血站采血護理過程中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可以減少血液報廢率,提高無償獻血者的滿意率,減少無償獻血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本研究將80例無償獻血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的血站無償獻血者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的血站無償獻血者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來定西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的無償獻血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實驗組中女性14例,男性26例,平均年齡31.9歲;對照組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平均年齡32.1歲。
對照組主要進行采血過程的巡視、健康宣教等。實驗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質量持續改進護理小組,小組人員均進行過定期培訓,以提高采血護理的相關知識和護理責任感。小組人員一起討論提高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找出采血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適時提出改進措施。建立監督機制,規范護理操作流程,提高采血質量。(2)加強采血中的細節護理。采血前,護理人員與無償獻血者進行友好溝通,講解采血的相關流程,并與無償獻血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獻血前,無償獻血者不能服用藥物、飲酒、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以保證無償獻血者的身體狀況符合獻血標準。采血人員還要關注無償獻血者獻血后的身體狀況,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并嚴格控制采血時間,為無償獻血者提供幫助。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統計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中有1例出現血液報廢,對照組中有10例出現血液報廢,兩組差別較大(P<0.05)。實驗組中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中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兩組差別較大(P<0.05)。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及血液報廢情況 例(%)
實驗組中有5.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不滿意,有20.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滿意,有75.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非常滿意;對照組中有20.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不滿意,有22.5%的無償獻血者表示滿意,有57.5%的無償獻血者表示非常滿意,兩組無償獻血者的滿意率差別較大(P<0.05)。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情況 例(%)
實驗組的溝通能力為(96.72±1.76)分,比對照組(78.55±1.85)分高(P<0.05)。實驗組的服務水平為(98.58±1.67)分,比對照組(79.78±1.91)分高(P<0.05)。
血站采集合格的血液可以供給臨床使用,可提高搶救患者的成功率。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可以有效提高無償獻血者的滿意率,減少無償獻血者的不良反應,提高獻血質量,減少血液報廢率。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是一種比較全面的護理方法,有利于提高采血者的專業技術,提高無償獻血者的依從性。
本次研究發現,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組中有1例無償獻血者出現血液報廢,常規護理組中有10例無償獻血者出現血液報廢,兩組差別較大(P<0.05)。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組中有1例無償獻血者出現不良反應,常規護理組中有8例無償獻血者出現不良反應,兩組無償獻血者的不良反應差別較大(P<0.05)。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組中有5.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不滿意,有20.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滿意,有75.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非常滿意;常規護理組中有20.0%的無償獻血者表示不滿意,有22.5%的無償獻血者表示滿意,有57.5%的無償獻血者表示非常滿意;兩組的差別較大(P<0.05)。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組的溝通能力為(96.72±1.76)分,比常規護理組(78.55±1.85)分高(P<0.05)。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組的服務水平為(98.58±1.67)分,比常規護理組(79.78±1.91)分高(P<0.05)。
在血站采血護理過程中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可減少血液報廢率,提高無償獻血者的滿意率,減少無償獻血者的不良反應,建議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