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波
(佳木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隨著云技術的出現,醫院電子病歷的錄入、存儲、檢索、復制等方式方法均產生了嘗試變革,呈現出了集約化、網絡化、規范化等特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醫院電子病歷也開始從過去單一的文本格式向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表達方式的方向轉變,極大地克服了過去由單一文字所描述的不確定性,為循證醫學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零次文獻,即臨床證據,并以高效、快速、安全的有效利用為醫生、患者或其他相關人員提供診斷依據、知情材料以及學習研究素材。在云計算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建立在云共享平臺上的電子病歷必將成為醫院病歷新的存在方式。基于分布式計算的云服務模式,不僅能滿足移動終端對病歷檢索與利用的需求,還會引領電子病歷資源共享的未來發展方向,對醫療系統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電子病歷是由電子病歷系統保存的電子化病患診療記錄。一個完整的電子病歷應該包括表1中的各項內容。

表1 電子病歷中的項目
續表1

序號內容序號內容27醫患溝通記錄28病危(重)通知書29病理資料30輔助檢查報告單31醫學影像檢查資料32體溫單33醫囑單34患者入院護理評估記錄單35住院患者護理記錄單36病重(病危)患者護理記錄單37患者交接單38血糖監測登記單39住院患者護理高位跌倒護理評估表40住院患者高危壓瘡評估41住院患者導管風險評估記錄單42醫院感染發生率調查表43歸檔病案質量評分44疑難危重病癥討論記錄
國家衛健委于2018年1月所發布的文件中明確要求在醫聯體內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信息共享。電子病歷信息共享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有助于降低過度醫療帶給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緩解了醫療保險的壓力,節約了醫療資源,有助于實現分級診療,以促進醫院的信息化發展。
英國的國王大學附屬醫院于1974年所建立的糖尿病電子病歷是現有文獻中可以找到的最早的電子病歷。該病歷由一臺ICL 2904計算機通過穿孔卡每周輸入8 000字符,逐周核對,費用較低。到1980年,該計算機內已儲存新門診病歷3 400份。盡管電子病歷的共享已經有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但在醫聯體中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都還很低,即使在一些發達城市也只是實現了部分醫院間局部的信息共享與利用。而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電子病歷在醫聯體內共享的技術問題和經費問題。
Peter Fingar定義云計算是包括互聯網計算、計算機軟件計算、資源整合計算在內的系統化、綜合性計算集成。云計算通過內部高速運行實現了信息資源或技術資源的效率化、差異化和規模化的使用。原始的電子病歷存儲需要購買很多的硬件存儲設備,而虛擬存儲是利用云計算及相關軟件進行存儲,把資源存儲到云端存儲池中,大大節省了用戶在硬件上的投入。云存儲是利用云端和虛擬網絡空間進行的存儲,電子病歷可以不必再把信息數據存儲到硬盤里面,其利用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移動云技術電子病歷系統包括:(1)對平臺提供支持的虛擬主機、云存儲器、軟件服務Saas(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2)提供平臺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3)開放的基礎設施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4)電子病歷的云存儲、云計算及云共享。
移動云存儲是移動云計算領域比較成熟的一個應用。在移動云計算環境下,云數據的利用者可以快速通過移動終端獲取海量的移動資源。移動云計算模式下的電子病歷系統主要采用了分層的架構模型設計,包括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和視圖層三個層級,如圖1所示。

圖1 移動云計算模式下的電子病歷系統
電子病歷用戶可以通過WEB頁面、APP應用等方式訪問系統,并可通過第三方數據庫所建立的訪問權限驗證機制為該系統的安全訪問提供保障。電子病歷系統的檢索服務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電子病歷系統的檢索服務流程
云計算技術可以根據電子病歷服務用戶的增減,靈活優化檔案信息資源服務,避免了電子病歷系統一次性平臺建設的大量資金投入,醫院只需支付少量租金,就可以共享云端設備,并將手機作為終端,這是傳統的信息管理系統所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