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濱江
(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葦河林場,黑龍江 尚志 150623)
植樹造林是當前應對整體環境問題、提升林業資源水平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對策。林區管理者和決策者應將提高植樹造林質量與效能作為新階段突出的核心任務和關鍵目標,有針對性地建立起造林工作的質量管理體系與目標系統,提高科學技術在造林工作中的水平,打造一支適于林區和林企的造林工作管理隊伍和技術團隊,針對造林工作突出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優化、創新和變革,在確保造林質量的同時,實現林企和林區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的建設與發展目標。
提高造林質量、保護林業資源、發展林業經濟必須符合林區工作的法規。新時期,林區要以林業工作的發展趨勢和根本任務作為出發點,建立起造林工作的質量體系。要從自然資源建設和林業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出發,確定造林工作的指導思想,建立起一套造林工作基本原則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理順造林工作的內外關系,通過科學組織和系統管理,為開展高質量、高速度的造林工作提供基礎和保障。在造林工作原則系統建設中要尊重生態建設實際和林區發展實際,要提出造林工作的實際指導思想、具體操作方法和檢驗管理措施,將造林工作內化、細化在各項操作和實施過程中,更有效地實現對造林工作的監督、管控和評價,將高效率、高質量的造林工作置于完整而科學的體系中。在質量目標體系建設中激發造林工作主體的積極性,發揮造林工作實施者、管理者、輔助者的優勢和主動性,實現科學、高效、高質量的造林工作目標,在科學造林、系統管理的基礎上為快速增值、保護林業資源提供造林工作的機制和體系支持。
造林技術要以保障應用水平、提高造林質量為前提,進行造林工程建設要抓住技術應用細節,提升造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造林過程中首先要做好水分的保持工作,采取技術手段和措施抑制水分的蒸發和流失,通過種植前澆水、幼苗修整、根部包扎、根系浸潤、適當覆蓋、合理遮陰、噴涂等手段,保持造林苗木的水平衡狀態,預防因水分不足和蒸發量而導致造林苗木死亡,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在造林工作中要注意苗木種子的特點和生長規律,要全面掌握苗木生物學特征和發育差異,確定苗木的種植時機、移栽方法、防護技術、養護方法等要點和關鍵點,以技術為平臺整合分散、復雜的造林工作,在規范實施、系統操作的基礎上提升造林苗木的緩苗率、成活率和成材率。要突出造林技術和工藝的應用質量,重視造林過程中的養護和撫育環節,提升關鍵時期苗木的管護水平,以不同生長年限、發育水平、物種特點的調查和研究為基礎,制訂一套養護和撫育造林苗木的措施和方法,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策略進行林木養護和幼苗撫育,創設環境更優良、條件更有利、技術更合理、措施更科學的造林樹木管護新技術和新規范,將整個造林工作過程和造林技術的應用統一到一起,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充分調動造林人員的積極性,在進行高質量撫育和養護工作的同時,提升造林技術應用質量,建立新時期造林工作的新技術平臺和新模式。
造林工作中技術人員和管理團隊決定著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針對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培養和發展造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的建議。在技術人員層面上,林區要做好專業層面上的激勵、發展和提高工作,將致力于造林工作的人員送到高等學府和專業機構,使造林工作人員獲得新型、現代化專業性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使其具備科學、高效的造林工作技能和素養,使更多新穎的工藝、林業科技和先進方法有效地應用到造林工作中,獲得效率、質量兩方面的保障。在管理團隊建設上,林區要以組織創新和團隊建設作為切入點,將技術學習和創新型組織建設作為新時期林企進行造林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開拓造林工作管理團隊的視野,通過團隊建設系統支撐造林工作管理者個體的發展,通過個體的成長促進造林管理團隊走向系統化、科學化路徑。林企進行技術人員和管理團隊的培養和建設要突出機制建設,要為技術人員成長和管理人才的發展建立必要的支撐結構與發展策略,在企業范圍內建立起向人才傾斜的機制,建立林企的基本機制、策略和方針。
病蟲害嚴重威脅林業資源,造林初期,由于存在生態脆弱、環境惡劣、苗木弱小等一系列內外因素,導致病蟲害對造林質量和效果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因此,要提升造林工作的效率和品質,從提高林業資源繁育速度和效果的角度,在造林工作中全面強化和系統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通過對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和針對防治保障業已取得的造林工作成績和效果,林企和林區應該將防治病蟲害的工作重點用在預防上,要結合林企的技術架構、組織形式、管理實際,建立起病蟲害和環境的監測監督系統,應用好遙感、普查、衛星等相關技術和體系,做到對病蟲害全面而實時地監控,在擴大監測面積、縮短反應時間的基礎上及時了解造林區域病蟲害的發生狀況,為出臺防治決策、制定病蟲害治理方法提供詳實的數據、科學的支撐。外來物種的入侵是對造林工程危害最為嚴重的,由于本地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鏈條,導致外來病蟲害一旦爆發,將會威脅整個造林工程,技術防治工作要根據外來物種的生物學特點進行相關的防治,要在把握外來物種生長規律和繁殖特點的基礎上引入天敵,進行生物防治,當外來物種威脅過大、呈現爆發趨勢時,可以考慮采用化學試劑和新型農藥的方法進行消殺,迅速降低外來病蟲害的威脅和影響,維護造林取得的生態成果和經濟效益。
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林業部門作出新的努力和貢獻,林企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優勢和功能,全面提升造林的質量和效果,依靠科學、組織、管理上的優勢和潛力,大幅度提升造林工程的基本能力和建設效果,創設林區經營、林企建設的新路徑與優化體系,全面體現林業技術在實施、建設和發展上的優勢,在穩定林區資源與環境的前提下,夯實今后林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創造出有利于全社會發展的更多的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達到林企、林區和林業永續發展、科學發展、高效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