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振中,申少華,呂文明,姚運先,白 珊
(1.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科技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環境保護類專業群是由一個龍頭專業和五個骨干專業所構成的示范性特色型專業群。其龍頭專業為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其骨干專業為環境工程技術、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污染修復與生態工程技術、清潔生產與減排技術。該專業群于1979年開始招生,40年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發展示范性特色型專業群建設為思路,形成了自身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為環境保護行業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專業群的優越性,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產教融合效果,特對環境保護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進行了研究。
專業群是由一個辦學實力強、就業率高的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專業,由若干個相近相關的(骨干)專業共同組成的專業集群。其特征是一個龍頭專業、兩個共同背景(行業背景和社會聯系背景)、三個共建共享項目(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其中課程體系既是專業群的重要特征,也是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根本。因此,高職院校如何對專業群課程體系做出科學構建無疑是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問題。
目前,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歐陽振中等[1]討論了環境監測與評價示范性特色專業建設機制。白珊等[2]研究了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建設思路與目標。石兆[3]剖析了卓越職業院校背景下高職現代商貿服務業特色專業群建設。王釗[4]分析了職業教育面向建設領域產業鏈特色專業群建設。劉美萍[5]探討了醫教協同背景下高職健康照護特色專業群建設與實踐。韓燕[6]探索了“雙高”建設背景下學前教育特色專業群建設。
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仍存在諸如目標定位的準確性不高、龍頭專業的示范性不夠、骨干專業的差異性不大、專業群的關聯性不強、教學資源的共享性不足等問題。因此,針對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開展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產教融合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決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環境保護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是通過充分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龍頭專業的示范性、骨干專業的差異性、專業群的關聯性、教學資源的共享性,構建由公共基礎課程、群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實踐課程所組成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和關鍵,目標定位是否準確決定了課程體系構建是否科學合理。環境保護類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夠從事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的“多面向、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也就是說環境保護類專業群學生應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業務+勞技+審美)、身心健康等方面達到“高素質”,在公共基礎知識、專業群基礎知識、專業核心知識、專業拓展知識、實踐知識等方面達到“寬口徑”;在基本能力、專業群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達到“強能力”,以滿足環保行業多職業面向的要求。由此可見,環境保護類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非常準確的。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可以科學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為各類課程的確定打下堅實基礎。
環境保護類專業群的龍頭專業--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是湖南省教育教學改革重點建設示范專業、湖南省首批省級精品專業、湖南省首批高職示范性特色專業(2011年),是專業群內的優勢和強勢專業,是骨干專業的領頭雁,對專業群內弱勢專業整體提高的帶動示范性作用十分明顯。利用龍頭專業的示范性可以科學設置公共基礎課程、專業群基礎課程、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公共基礎知識、專業群基礎知識、實踐知識,培養基本能力、專業群基本能力、實踐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
盡管在專業群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骨干專業會深受龍頭專業的影響,但環境工程技術、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污染修復與生態工程技術、清潔生產與減排技術等五個骨干專業,各具特色,差異明顯。利用骨干專業之間的差異性可以科學設置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的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專業拓展知識、實踐知識,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素質。
專業群內各專業的行業背景和社會聯系背景基本相同,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具有關聯性。利用專業群的關聯性可以科學設置專業拓展課程、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專業拓展知識、實踐知識,培養專業拓展能力、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職業素質。
在專業群長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專業群內各專業在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等方面一直共建共享,具有共享性。利用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可以科學設置專業群基礎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好掌握專業群基礎知識、專業拓展知識、實踐知識,培養專業群基本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實踐能力,提高勞動技能。
為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專業群的優越性,針對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實施環境保護類專業群課程體系科學構建的原則,即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龍頭專業的示范性、骨干專業的差異性、專業群的關聯性、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可以構建科學合理的“21313”課程體系,即課程體系(約2400總學時)中公共基礎課程約占20%,專業群基礎課程(含實驗)約占10%,專業核心課程(含實驗)約占30%,專業拓展課程約占10%;實踐課程(不含實驗)約占30%。
為了使學生掌握公共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根據教育部要求,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和龍頭專業的示范性,開設公共基礎課程約480學時,其中公共必修課程約12門,420學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大學體育、體育分項、計算機應用基礎、職業生涯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大學生安全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等課程。公共選修課程約2門,60學時,主要包括高等數學、應用文寫作、大學語文、中華民族精神等課程。
為了使學生掌握專業群基礎知識,培養專業群基本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龍頭專業的示范性和教學資源的共享性,開設專業群基礎課程(含實驗)約4門,240學時,主要包括環境(生態)學、基礎化學、環境工程基礎(原理)、分析檢測、環境工程制圖(CAD)等課程。
為了使學生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培養專業核心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骨干專業的差異性和專業群的關聯性,開設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的專業核心課程(含實驗)約12門,720學時。環境保護類專業群各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環境保護類專業群專業課程開設基本要求一覽表

表1(續)
為了使學生掌握專業拓展知識,培養專業拓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骨干專業的差異性和專業群的關聯性,開設專業拓展課程(含實驗)約8門,240學時。環境保護類專業群各專業拓展課程開設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為了使學生掌握實踐知識,培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勞動技能,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龍頭專業的示范性、骨干專業的差異性和教學資源的共享性,開設實踐課程(不含實驗)約4門,720學時,主要包括入學教育及軍訓(60學時)、頂崗實習(400學時)、畢業設計(200學時)和1~2門專業綜合實訓(60學時)。
為了充分發揮專業群的優越性,在分析了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環境保護類專業群課程體系科學構建的原則,即通過利用目標定位的準確性、龍頭專業的示范性、骨干專業的差異性、專業群的關聯性、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可以科學構建由公共基礎課程(20%)、群基礎課程(10%)、專業核心課程(30%)、專業拓展課程(10%)和實踐課程(30%)所構成的“21313”課程體系,實現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產教融合效果,培養“多面向、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環境保護類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