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遙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不論生活的格局如何變化,家國情懷也早就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之中。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但是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是無可取代的,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而家庭也是每個人成長的第一個課堂,是我們社會的基本細胞。了解家風建設所提出的背景,并把握其內涵及時代意義,努力使千千萬萬的家庭成為每個人夢想楊帆的起點、成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基點,對于推動新時代家風建設,建立社會文明新風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自古以來,諸如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都在倡導一種家風。老一輩革命家如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等也都高度重視家風,對自己的親屬要求嚴格,以身作則,不以權謀私不搞特殊化。在革命戰爭時期,也有許多烈士在生死存亡之際,給自己的子女后代寫下遺言,留下了殷殷囑托。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代代的塞罕壩建設者接力而上,也都是父一輩子一輩間的薪火傳承。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關于要重視家風建設的相關重要論述,不僅是新時代背景下的要求,同時也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個人成長經歷有關。
(1)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時在梁家河插隊七年,這七年的知青歲月為他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出生于革命家庭,家庭與環境給他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家人的言傳身教、不懈督促,及在充滿追求進步的家庭中所受到的熏陶,對習近平總書記成長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據當年和習近平總書記一起插隊的雷氏兄弟回憶,那時還不到十六歲的習近平,放棄留京當工人的名額,要求去延川縣插隊。并在這里生活、學習、工作了七年。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路,除了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努力拼搏、鍥而不舍的內因,家庭中的熏陶也是顯而易見的。他說道:“我從小就看我媽媽給我買的小人書《岳飛傳》,有十幾本,其中一本就是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雷氏兄弟還回憶道,在陜北插隊期間,在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在一次趕集的時候習近平還把自己的糧票和衣物給了一個街邊乞食的老漢,在自己身處困境的時候,還能傾囊相助,這樣的人格和胸懷也是令人欽佩的。正是由于這樣的成長經歷,為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提出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新時代。在面對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的時代前,只有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才能站穩自己的腳跟。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走自己的道路,只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才能有力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撐。”我們要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隨著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地提升,各種信息思想文化傳播速度加快,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新老觀念的碰撞,這就要求我們要站在時代的前沿并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始終。其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大力加強家風建設、家庭文明建設、個人美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積極氛圍,努力把家與國相統一,努力讓家庭這個社會的細胞發揮其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立足本職、胸懷全局,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實現黨和國家確立的發展目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家風建設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家風建設是隨著時代在進步的。優良的家風得以傳承,在時代的要求下又得以發展,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過程。從傳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可以看出,家風展現的是中國人始于家庭,又展于天下的家國情懷,這是每個中國人都具有的獨特而又濃郁的情懷。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并對千千萬萬的家庭提出了三點希望,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注重”從總體上概括了家庭文明建設的方向,明確了建設什么樣的家風,闡明了新時代如何建設家風。
2.1 注重家庭是基礎,將愛國愛家統一起來
千千萬萬的家庭如同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安定,千家萬戶好,國家才能好。愛家愛國是自古就流淌在中國人心中的精神力量,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岳母刺字教兒精忠報國,革命戰爭年代,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戰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舍小家為大家,先公后私的例子也屢見不鮮。這都體現著全社會里每一個小家積極向上的追求,體現著高尚的家國情懷。家庭是每個人的港灣,意味著幸福,它也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礎,重視家庭,把對家庭成員的信任和支持,擴展至家庭之外的社會,將在家庭之中所提會到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與社會生活相連接,并投射于社會生活之中,發揮出家庭社會功能的最大作用。只有將愛國愛家統一起來,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體現在千萬的幸福美滿的家庭上,攜手14億中國人民,凝聚大家的智慧和熱情,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每個家庭的夢想都能實現。
2.2 注重家教是關鍵,引導下一代健康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人的啟蒙始于家中,每個孩子首先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內容很多,重中之重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什么樣的家庭會培養什么樣的人,讓每個孩子可以感受到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只有在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歸屬感,他們成長之后才會有一種責任感。其次是家庭中的品德教育,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愛子,教之以義方,要教會他正確的做人道理,引導他走正路,而不是溺愛。“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通過父母在家庭的言傳身教,重視下一代的品德教育,從小引導下一代積極健康的成長思想,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一代健康成長。
2.3 注重家風是核心,讓好家風浸潤好社風
家風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它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同時每個家庭的家風也具有相對獨立性。諸如諸葛亮誡子格言中提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顏氏家訓中的:“巧偽不如拙誠”雖然內容有所區別,但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做人之道。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們,也高度重視家風,毛澤東經常告誡子女,學習和事業要向上看,但生活要向下看;周恩來曾專門召開家庭會議,定下了“十條家規”。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傳承堅守家風,將大漠變綠洲。人人都注重家庭這個理想信念的發源地,每個家庭都注重培育和傳承向善向上的好家風,通過好家風營造全社會的好風氣。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注重”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意在指明要積極重視家風建設,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從小處做起,注重家庭文化熏陶,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需要從積極健康的家風做起,這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新時代的家風建設也為黨員領導干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新風尚會帶來新氣象,能從根本上改進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塑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對推動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新時代的家風建設從中要求我們,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我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長征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人文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