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祺祺
學前教育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優化對于提升學前教育學生專業素質、教學質量以及促使學前教育畢業生就業等有著重要作用。不過就我國當前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情況來看,其中依舊存在一些不足,嚴重影響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發展。為此,以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著手,深入分析了建設優化路徑,希望能夠對學前教育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有所幫助。
學前教育是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專業教育,對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我國當前幼兒教育情況來看,對于幼兒教師的需求正在不斷上漲,并且對于幼兒教師的要求也更加高。不過隨著擴招措施的實施,學前教育專業生源質量急劇下降,很難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尤其是學前教育英語專業。針對這一情況,學前教育英語教學必須得加強重視,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而且還得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著手,有目的性的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和實踐技能。而這些都需要基于合理的課程建設才能實現。為此,加強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優化路徑分析非常有必要。
1.1 課程定位不準確
就我國學前教育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情況來看,問題表現出多樣化,最為明顯的就是課程定位不準確,英語課程設置顯得很雜亂。學校開設的學前教育有關英語的課程比較多,如綜合英語課程、口語課程以及語音課程等,基本占據總必修課程的三成。其實,學前教育英語課程種類多樣化也有一定好處,能豐富學生英語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有關于英語課程的內容。不過又有一定弊端,即影響到人才培養目標準確性。當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學習很多和專業無關的知識,那其學習下效率、質量等必定會受到影響。
1.2 教育實踐時間不足
教育實踐具體包括教育實習、見習這兩種,能讓學生參加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積累豐富經驗,為將來更快適應崗位做好鋪墊。并且,通過教育實踐,還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發揮其積極主動性。不過就當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教育實踐時間明顯不足,僅占課程時間一成作用。以某高師院校為例,其一個學期的教育見習時間為1周,這么短的教育實踐時間不僅不利于教學集中,而且還難獲得預期效果。此外,實習內容大都是幼兒園調查,出去準備和熟悉時間,真正能實習的時間非常少,教育實踐好比是走個形式。
1.3 對學生分析不足
目前,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很多都設置了較為龐大的英語課程體系,不過卻沒能綜合考慮不同地域、層次學生的學情特點。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張,高校生源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高職高專類院校。這類院校學生高考成績普遍較低,學習習慣和方法問題較大,學期教育專業學生同樣如此。并且,這類學生報考學前教育英語專業時沒有過多限制,使得他們入學后整體英語水平較低,加大了學前教育英語教學難度,課程實施效果也收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1.4 必修選修不合理
根據課程性質,可以將課程分為選修和必修這兩種。據學校要求,所有學生都得修讀學校開設的必修課程,同時,學生還可以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和要求選擇修讀其他課程。選修課程能使學生學習更加靈活和具有選擇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大都是必修課為主,學生選擇性不多,并且選修科目學時短、數量少,發展也非常落后。以某一高師院校為例,其在學時設置和課程學分設置中,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比例約為3:7.兩者比例嚴重失調。這種課程設置不僅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而且還禁錮了學生的學習自由,影響到學生未來發展。
2.1 明確課程目標
學前英語教育的目的就是在遵循發展學生興趣、幼兒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通過開展英語啟蒙教育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不過從當前高校學前教育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情況來看,并沒能認清這一目標,嚴重影響到學前教育英語教學質量。為此,學校應該結合社會需要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積極探索系統化模式。從教學計劃制定、人才培養創新模式以及課程模塊設計等方面著手,切實落實人才培養。此外,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們還需要加強注重課程體系完善,充分考慮本校實際情況。總的來說,英語課程設置并不是種類越來越多,而是應該結合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做到有效和適量。學生英語學習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習更多和學前教育相關的英語知識;二是掌握和學前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在此基礎上建設優化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必定能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做好鋪墊。
2.2 強化實踐教學
學前教育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要求教師加強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自由演講。以專業理論課程學前教育英語教學法為例,具體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利用課前幾分鐘進行自由英語演講,可以用社會熱點問題英語評述、兒童歌曲或者英語游戲等形式,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教育理論知識,而且還能鍛煉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信,為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扎實基礎;二是案例觀摩。學校可以廣泛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通過案例觀摩方式加深學生對教育問題認識;三是模擬教學。課內模擬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執教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兒童年齡設置語言教學目標,如1-2個句型,5-8個單詞等。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歌謠或游戲等教學形式進行模擬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操作,不應該過多干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很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并且還能促使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優化。
2.3 準確把握學生學情
高校應該結合自身招生錄取工作變化和高考招生考試新形勢變化,通過各種方法及時獲取學前教育英語專業學生的學情信息數據,為課程建設優化提供信息支持。只有這樣,學前教育英語課程人才培養,也別是課程組織和設置等才能有的放矢,達成更為理想的效果。高校必須得清楚認識到,學前分析也是推進和落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基礎,只有在課程設置和組織實施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發展他們的優勢特點,針對性培養他們的學習基礎、習慣和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優化。首先就是可以在學生入學之前收集他們在初高中,甚至小學時的英語成績;其次在學生入學之前開展英語摸底考試;最后就是可以通過訪談等方式進行信息獲取。通過這些方法,高校就能準確了解和把握學生學情,推動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優化進程。
2.4 合理設置必修選修課程
就高校選修必修課程設置不合理現狀,高校應該對其加強重視,并且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服從培養目標,貫徹全面發展教育方針,協調好必修選修課程之間的比例;二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同時還得滿足學生發揮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合理設置必修選修課程,幫助學生打好文化基礎,強化教育技能訓練和專業課程教學;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宗旨,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選擇自由。通過這種方法,使必修選修課程設置更加合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優化更上一個臺階。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優化是保證學前教育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不過很多高校對其并不是很重視,沒能認識到學前教育英語課程設置意義和重要,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為此,高校具體可以從明確課程目標、理論與實踐結合、準確把握學生學情以及加強師資建設這幾方面著手,實現學前教育英語課程建設優化,提升學前教育英語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高專業能力的幼兒教師。
(作者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