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菊蘭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滲透素質教育,教師要樹立“人本位” 的教學觀念,竭力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主動學習,側重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的能力。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篇優秀的短文我們可以朗讀若干變來記住,而如果將它改為韻律詩或兒歌背誦的話,只消五、六遍就已經共瓜爛熟了。而且,多年后,那篇短文我們也學只記得片言只語,而韻律詩或兒歌則不同:只要起個頭,就能一背到底。為了更好的實現知識向能力和技能的轉變提高課堂效率,我在課堂中充分利用英語小詩、兒歌、歌曲的韻律作用,來達到促進學生大聲朗讀、背誦英語,培養語感的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英語(實驗本)在教材中就安排了許多和句型有關的歌曲。在教學中如果能恰到好處地利用這些歌曲為教學服務,則會起到兩全齊的效果。所以,我在平時教學中,采取以說引唱,以唱促說的固定模式。比如:上午上課時,通常師生問好后,就請學生唱歌曲“Good? morning!”;上下午課時,則請學生唱歌曲“Good? afternoon!”;當師生問“Hello.? Children!? 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則請學生唱歌曲“Hello.? How? are? you?”和學生初次見面則唱歌曲“Glag? to? meet? you!”而在學習句型“This is a ……,Thats a ……”時,歌曲“This is a duck, and thats a dog.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語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事物本身發生了深厚的興趣,才會引起對事物的關注和研究,進而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另外,有興趣的活動本身能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豐富想象力、提高觀察力,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思考、洞察、推理等諸方面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在教數字時,師生邊說英語邊打手勢,還可以進行報數練習。再如教人體各部位單詞時,伴以“Touch? your? nose/ear.....,”等游戲激發學生興趣,以說促想,以想激說.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同時,也加強了語感的練習。在教顏色類單詞時主要用“What? colour? is? it?Colour? the? apple? red/yellew.....,”等語言活動,而在教學 Bus, plane, ship ,car等單詞時可用Spell the word,Draw a bus\a plane等活動形式來認識語言,學習語言。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又滿足了學生的動手欲望.在教學字母時,則采取聯想記憶法,字母C就可以和香蕉對比,也可以和人的耳朵進行對比,而在學習動物單詞時,學動物叫聲,或模仿動物動作。總之一句話,在激興玩樂中學習。
當學生具備了初步語言交際能力時,要求學生利用課文中提供的對話,創設情景,分角色表演對話。這種角色表演是在學生的互動交往中進行曲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英語交際能力,并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Book 1 Lesson 11是晚上Betty回家和爸爸媽媽打招呼“Good? evening, mum. Good? evening, dad”及晚上睡覺道晚安“Good? night, mum.”“Good night!dad.”? “Good night!Betty.”學生通過飾演,一方面表演欲望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在表演中學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生自發的情景表演中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和使用禮貌用語的情操,文化意識得到培養和提高。通過表演,使學以致用,極大地發揮了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價值,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力度,從而真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通過課堂內外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外語敘述觀點,表達思想,進行社會交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外,舉辦英語興趣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在每周一次的興趣活動中,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英語短劇表演,在訓練中突破了語言知識的單純、機械的操練,在交際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交流、幫助、鼓勵,學會與他人合作,增強了自我學習意識;同時,使英語學習成為一種由封閉轉向開放,由靜態轉向動態;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發揮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學生的學習策略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以上教學活動我在英語課堂中進行了多次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英語活動課的內容將越來越豐富,形式將越來越多。作為一個教師,只有不斷摸索,不斷嘗試,才能摸索出更適合于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向前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