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軍
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來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以此來保證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數學學習思維習慣、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思維的開放性入手,對如何有效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探討,與同仁共勉。
思維能力培養是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初中數學教學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要側重從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方面加以引導。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從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認真程度、思維意識和習慣、思維廣度和深度等方面著手,將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成熟發展,切實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初中生正處在思維培養和發展的最佳時期,思維的靈活性對學生的學習和數學能力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培養學生靈活的數學思維,需要首先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可以促進學生保持一貫的思維靈活度,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習題鼓勵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中學會創新,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強化數學意識。
1.1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思維懶惰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本來較聰明的學生,因為感覺動腦筋思考問題會很累,以致于不愛思考,嚴重桎梏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培養學生的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對于促進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十分重要。教師應查找阻礙學生積極思考的不良因素來對癥下藥。初中數學知識存在一些抽象性問題,且其思維訓練的難度使得許多初中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畏難情緒,打擊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參與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成熟。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方式來提升學生課上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感知數學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分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對問題的分析,以此來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良好發展。
1.2 培養學生認真習慣
認真審題、認真計算、認真書寫、認真反思等學習數學所需要的良好認真習慣,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有效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日常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中,教師需通過引導學生認真的觀察習題,通過認真觀察全部條件來積極思考解答問題,最后反思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來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提升,推動數學思維的發展。因為解答數學問題,首先要認真觀察才能準確地審好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教師應設計具有“陷阱”的習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認真觀察習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x-2)(x-1)+1=x的解題過程中,學生若是觀察不仔細,則可能會通過去括號、移項,以及合并同類項等方式來完成計算,計算量較大,無形中增加了解題的難度,容易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在實際解題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目的結構,將右側的項移到左側,形成(x-1)(x-3)=0的結構,這樣可以快速的得出問題的答案,且準確性更高。在數學學習中,借助認真觀察來發現更為靈活的解題方式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靈活性發展的有效手段。
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計算和書寫同樣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認真習慣。往往有部分學生在觀察審題環節已經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然而在計算書寫中出現錯誤。因此,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解答計算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題目的已知條件,充分發揮思維的主動性聯系已有的知識結構,對需要求解的問題認真思考其內涵和外延,加強學生精力集中程度的鍛煉,做到按審題思路步驟清晰、準確、無誤地計算,做到不漏解,不多解,不誤解。
1.3 組織學生全面多向思考
數學問題往往具有多種解題策略,只有找準最為簡捷的解題方法,才會提高解題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有側重地引導學生解答數學問題要多個方向進行思考,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學中,當學生把握題目中心后,要讓學生養成“自問”的習慣,問問自己是否還有更為簡捷的方法解答問題,通過促進學生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問題解答,從而鍛煉學生的多向思維意識和習慣。例如,若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是300,則這個多邊形的邊有多少條?解答此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方向來思考求解,一方面可以從外角與其相鄰的內角為互補關系、多邊形內角的定義及多邊形內角和的定理等方面進行解答,即設其邊數為a,所列方程式為:a(180-30)=(a-2)180,當學生找到這一解題方法后,引導學生問問自己,還有別的更為簡捷的解答方法嗎?于是,學生發動思維,找到了單純從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進行解答,即30a=360,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積極思考,鍛煉發現問題本質的能力,從而準確找到最為簡單有效的解題方法。課堂上,對找到不同解題方法的學生,教師要當眾給予較高的評價,即便所找到的方法并不是最簡捷的,也要給予積極的評價,通過長期有側重的引導學生思維多向性,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以此來幫助學生將數學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問題解決中進行使用。為了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開放性問題教學,提升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使用數學思想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質量和使用能力。
2.1 轉化思想的運用
在數學學習中,轉化思想可以幫助學生簡化問題的結構,提升解題效率。例如,在如下數學問題的思考中,題目要求學生對圖中長方形的數量進行計算。若是使用一般的計數方式,則學生可能在解題中出現思考上的疏漏。實際上,學生可以使用轉化思想,借助長方形的定義來完成題目的解答。學生可以將題目中的圖形進行簡化,簡化為包含有兩個點的三條線段,將數長方形的問題轉化為線段計算問題,進而快速且準確的完成題目問題的解答。
2.2 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
在數學學習中,數形結合思想是學生應當掌握的重要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是將數學問題借助圖形進行直觀的展示,可以幫助學生直觀認識抽象問題,從而提升解題效率。數形結合思維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教師在課程的進行中要保證學生主動應用這一思想,推動數學思維的成長。
2.3 分類討論思想的運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成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可能會忽略一些實質情況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使用分類討論思想,盡量提升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全面性。分類討論思想的使用對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可以提升學生思考中的嚴謹性以及條理性,對學生能力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2.4 開放性問題的設計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開放性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思考中的靈活性。例如,已知線段AC=2AB,畫出滿足上述有條件的圖形。在針對這一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助合作進行探究討論,從而來完善答案的全面性,極大的提升學生對幾何圖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質量,進而通過互助彌補來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數學思維的廣闊性。
總之,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順利有效開展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課程培養的重要目標。教無定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新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有側重地引導學生從思想意識上認識積極思考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認真、多向思考解答問題,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臨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