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次
【摘 要】目的:探討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在牙齒修復中的臨床療效分析。方法:選擇從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牙齒修復患者為對象,以隨機方式劃分為2組,即對照組與研究組,各有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牙冠修復術,研究組則實施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聯合常規牙冠修復術。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美觀功能評分為(8.65±0.50)分,固定功能評分為(6.95±1.45)分,咀嚼功能評分為(8.95±1.35)分,舒適功能評分為(9.55±3.45)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牙齒修復中實施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的效果確切,可以有效提高修復后功能評分,可以有效提高修復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修復安全性高,有重要應用價值。
【關鍵詞】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牙齒修復;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對自身空腔健康已越來越重視,促使臨床空腔醫學逐步完善。在臨床治療口腔疾病過程中,需有效保護牙齒健康,需促使口腔頜面部功能以及口腔頜面部美觀度的恢復保持均十分重要[1-2]。
此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在牙齒修復中的臨床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牙齒修復患者為對象,以隨機方式劃分為2組,即對照組與研究組,各有50例。研究組:性別: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20歲~69歲,平均年齡為(43.50±3.50)歲。對照組:性別: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20歲~69歲,平均年齡為(43.35±3.70)歲。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組間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齒修復患者采用常規牙冠修復術,研究組齒修復患者則實施牙齦與牙槽嵴修整術聯合常規牙冠修復術。牙齦與牙槽嵴修整術聯合常規牙冠修復術具體開展如下:給予常規消毒,常規清洗牙齒;實施局部麻醉操作;使用染色劑標記需拔除牙齦的具體位置、牙齦長度、牙齦形態;在高頻電刀作用下徹底割除牙齦,使用渦輪鉆適度修整牙槽嵴與牙頸的緣處;實施暫補臨時冠處理,切開翻瓣,以使其與金屬烤瓷間保持3mm~4mm,切勿可過度翻開,經骨尖可顯示,以確保操作可完成為度;并使用渦輪鉆有效去除呈突起(或過銳狀態)牙槽嵴,使其根面平齊,以避免響整體修復效果受影響;徹底刮除牙周膜纖維;予以沖洗消毒操作,待復位齦瓣后,作切口常規縫合;手術后1周拆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齒修復患者的修復效果[3],以及修復后功能評分[4],包括美觀功能評分、固定功能評分、咀嚼功能評分、舒適功能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比較,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從此次研究結果數據可知,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美觀功能評分為(8.65±0.50)分,固定功能評分為(6.95±1.45)分,咀嚼功能評分為(8.95±1.35)分,舒適功能評分為(9.55±3.45)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與對照組相比較,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美觀功能評分、固定功能評分、咀嚼功能評分、舒適功能評分均更高,而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實,運用常規牙冠修復術治療牙齒修復之前,聯合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可以取得良好修復效果[5]。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牙齒修復患者的疾病特點,在給予常規牙冠修復術之前,聯合實施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不但可以有效改善修復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齒功能狀況,以取得良好修復效果,且修復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修復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加強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朱玥.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在牙齒修復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2):133-134.
燕娜娜.牙齦和牙槽嵴修整手術在牙齒修復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145-147.
張杰.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在牙齒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18):45,48.
葉波陽,湯自明,廖仕芬等.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對牙齒修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7):116-118.
張明磊,魏美榮.牙齦與牙槽嵴修整手術在牙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