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福州市產品質量檢驗所,福州 350008)
焦度計是運用于眼鏡鏡片棱鏡度(△)、頂焦度(D)的測量、明確柱鏡軸位方向,在未切邊鏡片上打印標記,它能夠對鏡片是否在鏡架中準確安裝進行檢測。焦度計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目視式焦度計。其外形與顯微鏡極其相似,主要是由機械傳動結構與光學系統構成。將測試鏡片擺放于測座以后,眼睛緊緊靠近目鏡,旋轉調節手輪,通過讀數望遠系統進行目視對焦觀察。在目標像完全清晰以后,按照鏡片的距離對鏡片的實際度數進行計算。這是最早出現的、最為基礎的焦度計。第二,自動焦度計。30年以前,技術工作者研發出了自動焦度計,其完全區別于目視式焦度計,無須進行手工調整對焦,僅需將被測鏡片擺放好,按下開關按鈕,在屏幕上便會呈現出鏡片的有關光學數據,如棱鏡度、柱鏡軸、柱鏡頂焦度及球鏡頂焦度等。被測鏡片的中心點采取手動調整的方式對準位置,擺放好鏡片以后,目標數據長期呈現,所以對高度散光鏡片中心點的檢測也變得非常簡單。因為應用了圖像自動識別技術,無須人工手動進行對焦,其檢測結果不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在較大程度上加強了眼鏡鏡片檢測的精準性。
按照焦度計的基本機理,焦度計主要有自動焦度計及以調焦成像為基礎的焦度計兩種,后者需按照本身的視度針對目鏡圈實施調節,以確保目鏡中的黑色度盤分劃有最佳的清晰度,接著對刻度盤的“0”點是否處在標準位置進行檢查。若“0”點位置正確,則可完成后續操作;若“0”點位置不正確,需要對誤差進行記錄,那么“實測值=讀數值-誤差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專業技術工作者對儀器加以調節,以確保“0”點正確。
在測量環節,因為受到測量工作者眼睛調節的影響,或許會引起測量偏差。所以,在對目鏡圈進行調整時,應按照測量工作者的具體狀況選取科學的調節方式。若測量者是近視眼,又或是年齡低于45歲且視力正常的。在調整目鏡圈時,運用者應先將其調節到正視度,接著再向負視度轉變,直至分劃板有最佳的清晰度。若測量工作者是遠視眼,又或是年齡超過45歲且視力正常的,應采取與以上完全相反的調整方式。在對調焦手輪進行調整的時候,能夠沿著某個固定的方向轉動,直到目標分劃板有最佳的清晰度為止。應確保目標分劃板和黑色度盤中心完全重合,眼鏡鏡片的棱鏡度是0,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在眼鏡鏡片檢測過程中,光學中心處于準確的位置。
檢測過程中,應準確擺放被測眼鏡或鏡片,使鏡片的眼方外表頂點與支承圈相互接觸。被測眼鏡鏡片的度數指的是鏡片的后頂焦度值。所謂“后頂焦度值”,主要指的是從鏡片眼方外表頂點到眼方焦點間的距離的倒數。其單位是“屈光度”,具體符號為“D”,與人們通常所說的眼鏡度數間的關系是“1D=100度”,各式各樣的焦度計正是基于此理論而形成的。在對眼鏡或鏡片進行測量時,需要讓儀器的鏡片支承圈和鏡片凹面相關接觸。如果眼鏡或鏡片的位置擺放錯誤,那么測量得到的數值便不是“后頂焦度值”,特別是度數較高的鏡片,其偏差通常比較大。
眼鏡鏡片檢測過程中,若采用普通的儀器進行檢測,那么其誤差值就會處于能夠調控的范疇內,即任何數據都是滿足規定需求的。然而,若采取便攜式設備實施檢測,打印設備與普通儀器相比,有效性比較差,因此顯得較為粗糙。在長期運用過程中,打印設備還會發生失準的問題,部分從業人員在儀器設備長期運用以后并未及時對其檢查、修理,導致打印中心點與儀器光軸間出現偏差,無法確保打印結果的精準性,同樣會影響眼鏡鏡片檢測的準確性。在對眼鏡鏡片進行檢測時,打印裝置上見到的中心點正是眼鏡鏡片的具體中心點。所以,在眼鏡鏡片檢測的具體環節,首先需要對驗光鏡片實施調節,旋轉調焦手輪直至有清晰的目標出現,接著將棱鏡度調到“0”點,按下打印設備的按鈕以后,立即將眼鏡鏡片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180°,多次反復以上操作,直至兩點間的距離小于0.4 mm為止。
焦度計支撐座的主要功能在于擺放眼鏡鏡片,其測量矢高是通過計算獲得的,若高度出現改變,則會導致檢測數據出現非常大的誤差。當前,許多企業的焦度計主要運用隱形眼鏡支撐座與普通鏡片支撐座兩種形式,兩者的高度并不相同,支撐口也有著完全不同的直徑。若支撐座使用存在誤差,則其檢測數據也是不正確的。比如,某個返廠修正的焦度計,在修好以后再返還給商家,最后發現檢測結果是不達標的。經過檢查發現,問題主要出在支撐座上面。當遇到這種狀況時,眼鏡店則能夠通過驗光鏡片箱的鏡片開展自我檢測,驗光鏡片與檢定所需要的標準化鏡片相比,即使精準性比較低,用于對焦度計的精準性進行基本的檢定,也有著相應的參考價值。尤其是焦度計通過修理以后又或是覺得數據存在疑問的時候,則必須開展自我檢測。部分支撐座口自身就帶有膠圈或墊圈,目的在于防止鏡片發生磨損。例如,日本的某種焦度計,使用的是墊圈,運用過程中應高度關注,將其設置為“鏡片加墊圈”。那些已經運用很長時間的焦度計,其墊圈或許已經丟失或完全磨損,就需要以全新的支撐座來替換,不然就無法得到正確的數據。
焦度計在眼鏡鏡片檢測中的正確使用,應采取正確的讀數方法。第一,對設備“0”點準確性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存在偏差,則需及時進行校正。第二,旋轉調焦手輪的時候,應保持相同方向直到清晰為止,以避免因為讀數鼓輪空轉又或是齒條和齒輪間的空隙導致的偏差。第三,調焦過程中,不得看讀數值,僅需看視物標記分劃板是否有完全清晰的象,防止出現“先入為主”的問題。第四,準確估讀數據。人們在配置眼鏡過程中,運用比較多的是分度值為0.25D與0.125D的焦度計。在進行數據估讀時,不得將1格分為10格加以估讀,而應將其分為5格。如此,針對分度值是0.125D的,1個小格則可讀作0.025D;針對分度值是0.25D的,1個小格則可讀作0.05D。第五,對于棱鏡度P值,應盡可能將其控制在小于0.02的范圍內。
焦度計是根據相關法律強制性檢定的計量器具。焦度計運用人員需要根據相關技術規定所限定的檢定時間,在所規定的時間內把焦度計送往當地的計量單位實施檢定,在得到相應的檢定合格證書以后,才可以投入運用。通過計量單位定期檢查達標的焦度計,再加之使用者的標準化操作,對眼鏡鏡片檢測取得的各類數據可以說是精準的。眼鏡鏡片檢測過程中,使用焦度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規范調零工作、準備放置被測眼鏡或鏡片、及時檢驗鏡片真正的光學中心、準確運用支撐座、采取正確的讀數方法等。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眼鏡鏡片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