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爽
(哈爾濱劍橋學院,哈爾濱 150069)
傳統民間手工藝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內涵,同時也包含中華民族的原始情感和民族精神。可以對當地的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進行研究,提高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出了大批手工藝人才,并將國家與民族的藝術風格相融合,對現代藝術設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手工藝制作及其藝術形式伴隨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手工能力和制作技巧加快了人類的進化過程,可以將純手工操作為主要的社會實踐研究項目。
現代設計文明與傳統手工藝文明有很大的區別,傳統手工藝的工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將設計、工藝、生產、銷售融為一體,用個人或家族的力量來完成整個生產過程。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出現,設計分工越來越明確,這個過程是獨立的,沒有合作,個人只需要完成一個特定的生產過程。人們被分為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許多從事生產的人每天都在重復一項工作,缺乏創新能力。雖然現代工業文明、大型工業生產已經取代了傳統手工藝的生產方式,但傳統手工藝不會消亡,而是以一種返樸歸真的方式重新歸來。這種技術的性能是高技術和產業化所不能滿足、不能實現的。傳統手工藝不僅是物質實體,更是一種非物質精神文化。然而,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現狀是殘酷的,在科技文化發展的推動下,城市化進程加快,外來文化勢不可擋,空間環境和人際關系變化迅速,傳統手工藝的生存條件越來越差,懂得設計流程和制作技巧的專業人士越來越少,也許傳統的手工藝未來只能在博物館里看到。傳承和保護這些珍貴的傳統工藝不僅是一種良知,更是一種責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大對傳統手工藝人才的培養力度,需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手工藝人才。
“工藝”一詞有多種含義,其中一種是指一種特殊的工藝技能,特指與手工藝術有關的范疇,它主要以艱苦勞動的形式進行制作,具有獨特的藝術性,不同于大型工業機械化生產出來的標準化生產物品。傳統手工藝品采用天然材料制作,數量有限,標準化程度低,具有豐富的裝飾性和相應的功能性,可以傳達文化內涵,具有象征意義和藝術價值。“工業化”的概念是從“工業”的概念發展而來的。“產業”則是具有某種性質的企業或組織的集合,是在一定標準下國民經濟組成部分的總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以專業的服務和質量管理為依托,形成了一系列以品牌為導向的經營組織模式。由此可見,傳統手工藝與工業化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前者是在農業文明條件下相對自由的以契約和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小型手工業生產組織,后者是在工業文明條件下產生的以標準機械為導向的大型工業生產組織。
目前,人們對藝術設計領域的綜合設計要求越來越高,企業不僅需要高素質、高效率的創新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藝術人才,對設計師行業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設計師不僅要有優異的專業素養和知識技能,更要具有獨特的設計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要將設計思維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用新穎的藝術手法將設計效果呈現出來。高校要想培養出創新創業型設計人才,就可以組織一些訓練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將專業知識放到藝術設計專業大綱中最重要的位置。
在傳統手工藝課程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非常少,嚴重影響了高校對全方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設計邏輯的鍛煉可以彌補實踐機會的缺失。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從實踐操作環節入手,并根據對手工藝操作的不同技法、不同要求來完成作品的設計。應調整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等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專業課程進行改革,以達到創新和鍛煉邏輯思維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減少關于理論知識的過多贅述,應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增加能夠引人思考的傳統藝術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制作技能水平。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教育的綜合性不斷提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制訂一個專業核心。考慮到藝術設計的綜合性和跨學科性質,可以將創造性思維訓練作為塑造藝術設計核心的主要方向。
藝術設計是一門全方面、多發展的學科,就業前景廣闊。然而,就課程專業知識掌握而言,理論內容的學習并不能滿足企業、行業對設計人才的要求。在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塑造能力、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加強對制作過程的了解程度,充分發揮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融入民間傳統手工藝的文化理念,為藝術設計課程增添活力,為課堂營造立體的藝術氛圍,增加學生的藝術修養,對專業知識掌握得更精、更靈活,能夠創作出新穎的手工藝品。
各高校開始重視對傳統手工藝人才的培養,以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為目標,依靠理論教學的創新機制和有效管理逐步形成了專業特色,以期早日實現傳統手工藝的復興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