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南通市旅游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0)
我國人口基數大,旅游業已經成為第三產業中占有比重較多的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多,這對于中職旅游專業學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中職院校在培養相關人才過程中必須根據行業現狀,以幫助學生就業為目的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性和實踐能力。
目前,教育部規定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總課程不能少于40%[1]。但中職院校在開展專業教育時,通常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而不重視學生是否可以將課堂內容真正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例如旅游法律與專業道德等課程,學校僅僅將其作為純理論課程,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差,不符合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中職院校對實踐教學仍存在一些誤解,認為實踐教學就是相關專業的技能教學,僅需要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即可,忽略了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行專項培養。實踐指導教師僅僅是將相關技能傳授給學生,而對于處理實際工作問題的方法卻很少在課堂上講授,導致學生難以達到旅游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學生難以就業,而且旅游企業對中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信任度也會降低。課程設置不合理還體現在中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許多中職院校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不重視實際市場需求,僅根據學校自身的師資體系、資金體系、課本內容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建設出來的課程體系缺乏專業性,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導致最終培養出的人才缺乏實際工作能力。
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工作重點就是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服務[2]。但中職院校中大部分的旅游專業學生對該產業缺乏認同感,也對旅游業缺乏正確認識,難以形成專業素養。就目前就業趨勢而言,大部分家長及學生認為從事旅游業就是從事導游行業,需要單方面為客人服務,或者認為旅游業屬于管理行業,對就業前景期望過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性課程時,學生缺乏正確態度,導致實踐性課程難以開展。就近幾年實踐性課程的開展情況而言,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該課程,認為實踐性課程就是認識各地的旅游資源,對旅游業內的不同職業特點沒有認識,最終也無法獲得相關的就業能力。
實踐場所是中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目前中職院校的硬件情況而言,大部分中職院校都沒有專業的旅游專業實訓室,而且相關設備過于陳舊,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同時,中職院校所組織的校外實習質量缺乏保證,學生在實習單位只能接觸到最基礎的打雜工作,甚至是單一性體力勞動,無法接觸到專業性工作,難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另外,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相關單位不進行輪崗,學生即使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工作也無法對各方面能力進行鍛煉,導致學生缺失職業認同感。學校所提供的實踐場所,無論是校外或是校內,都難以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良好條件,無法教授給學生真正有用的專業知識技能,導致學生不具備就業能力[3]。
近年來,旅游業不斷涌現出新的理論和行業發展策略,也對相關人才提出了新要求[4]。中職教育作為向旅游行業輸送專業性人才的主要力量,所設計的課程必須符合目前的市場需求,使課程內容與就業方向、相關崗位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有具體聯系,即更新課程內容,保證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接受到新理論與新技術。中職院校可以將課程時間與課程內容作為切入點,擴大實踐教學在總體教學中所占的課時與課程比重,加強實踐教學力度,保證實踐課程時長符合教育部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甚至可以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比重設為1:1,要引起教師與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理論教學雖然是必須的,但也要以市場需求為度,不能過多地進行理論教學,而是要對實訓內容密集的課程進行重視。例如,在進行旅游社經營與管理、旅游政策與法規等課程的教學時,在完成必要的理論教學之后,還要進行相關的課堂情境創設,幫助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分配進行相關環境模擬,了解行業知識的要領,使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思想是實踐的先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以正確認知作為前提[5]。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具體的相關崗位,還要讓學生初步了解就業所需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實訓交流會的形式,鼓勵有實訓經驗與不具備實訓經驗的同學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在加強學生認知的過程中,要實現工學結合,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深入到實際工作中。認知是學生與旅游專業接觸的第一步,而實習則是學習與工作的接觸,使學生能夠將所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旅游企業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中職院校可以采用多樣的實習方式幫助學生接觸到實際工作,例如,學校可以安排特殊實踐周,與校外旅游企業進行對接,在進行課程培訓的同時接觸到與旅游業相關的實際工作。還可以在國慶或其他小長假安排學生到旅游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鼓勵學生對旅游行業進行調研。
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訓時,良好的培訓場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中職院校應對校內專業實踐場所進行建設,并與校外企業進行合作,進而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良好條件[6]。進行校內基地建設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有效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校外企業合作建立社會實習基地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接觸到旅游市場,進而了解市場對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7]。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時,中職院校應秉持科學合理的原則,要針對學生現狀以及市場需求進行場所建設,例如建設管理接待室、模擬客房,幫助學生提升接待客人與服務客人的能力。同時,考慮建設模擬景點,增進學生對不同地點旅游資源的了解。進行校外基地建設時,學校應進行對口企業選擇,例如,選擇周邊有一定規模的旅行社,此類企業的工作程序較為正規,能夠調動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接觸到實際的旅游行業工作,了解工作流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