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和江
(黑龍江工商學院,哈爾濱 150025)
體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促使著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環境以及教學目標等教學因素的產生。如果教學模式不改進,教學效果就很難得到提升。而體育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采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學生后續的體育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大學生作為創新型人才的主力軍,其自身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能。若教師繼續沿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就很難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創新型人才。
高校體育教學是有一定規律的,這種規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要想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創新。
受傳統觀念和思維的影響,體育教學始終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學科地位低,一直不受高校和教師的重視。不管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手段,都缺乏創新,教學模式固化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較于其他課程,體育課程比重偏低,每周僅有一節,不少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設置不科學的教學計劃,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備課也基本流于形式,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真正要求,致使體育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體育教學改革雖然在全方位進行,但不少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忽視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意識,忽視了讓學生活潑、積極地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能保證教學效率,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極為不利。
學生把注意力全部聚集在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對體育學科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了解體育運動的價值,對體育活動缺乏愉快的情感體驗,表現消極,態度懶散,甚至出現很多請假或逃課的現象。
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具體狀況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首先,作為體育教學的設計者,教師應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增設相應的運動項目,如羽毛球、藝術體操、散打、武術、游泳,等等。其次,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應積極開展拓展訓練,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教師可以在籃球教學中適當拓展關于肌肉拉傷的預防知識,讓學生的體育知識視野更加開闊。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終身受益。因此,高校應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首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教師應圍繞課程內容對教學計劃進行細化。其次,為了讓學生更快地吸收體育知識,教師應靈活利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如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導學法,等等。最后,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去,教師應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強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體育課程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結合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技術要點,真正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
近年來,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被眾多教師所采用,它對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素質、學生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主動在體育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的體育知識生動化,通過聲音與畫面的充分結合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身臨其境,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課標要求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以及運動天賦,并根據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