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趙家咀學校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難以適應課堂教學需求,逐步引入新型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問題情境設定是一種通過為學生設定情境并提出問題的方式,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探究問題的答案,滿足了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對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問題情境設定在小學數學中應用較為普遍,但是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問題情境設定的效果。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情境,許多教師并未真正認知問題情景設定的正確含義以及應用價值,這是導致問題前進設定難以發揮應有價值的主要原因,并且逐漸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許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諸多提問環節則是問題情境設定,過于側重對學生發起提問,然而卻忽視了情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在設定問題情境的過程中,并未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以及學習興趣,僅僅是融入一些自認為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但是卻很難真正激發小學生的知識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階段學生而言,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通常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所以數學教師在設定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喜好,在此基礎上合理融入趣味性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情境的探究,并且感受探索數學知識所帶來的樂趣。例如,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則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設定問題前進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在超市購物中的片段,通過動畫片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詢問學生,你認為人民幣有哪些作用呢?這樣學生能夠完全融入教師所設定的問題情境中,掌握人民幣的概念以及實際用法,實現了課程知識教學目標。
每個小學生均非常喜愛故事,如果數學教師在設定問題情境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融入小故事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知識探究欲望。同時通過故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和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時的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結合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將數學知識和問題融入故事情境中,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深入思考。故事化的問題情境設定,特別適用于新知識學習,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并掌握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小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所以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設定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理解。例如在為學生教學小數點兒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引入小學生在超市中采購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來講一講自己在超市中看到的商品標價。這時,有學生說:“我看到超市的薯片是3.99 一袋”,也有學生說:“蘋果是4.58 一斤”,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表達提出問題,那么為什么是3.99,而不是39.9 或者399 呢?這個點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學生陷入思考和討論中。最終教師為學生講解小數點的作用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同時還能夠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其日常觀察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
小學生雖然剛剛接觸數學學習,但是由于自身的學習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數學水平同樣參差不齊。數學教師在為其設定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問題情境的設定應具有層次性,保證契合不同學習能力、數學基礎的學生,避免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使其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數學基礎,為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定層次化的問題情境,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展開知識學習和探究。如,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鍛煉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讓其試著理解和鍛煉不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通過設置不同難度的分數加減法問題情境,讓學生有機會根據自身的理解能力進行自主選擇。這樣一來,能夠調動每個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也滿足了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訴求,有利于同學之間相互促進、共同學習和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設定,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顯著的應用價值。但是問題情境設定是一門學問,需要數學教師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定趣味性、故事化、生活化以及層次性的問題情境,滿足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