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 山東天柱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建筑行業的進步與發展。但需注意,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避免不了出現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指導與提升。
科學配比將直接決定混凝土質量,也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結構穩定性產生多重影響。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具體的情況來有效安排。尤其是水的比例把控,有的時候砂本身的水份比例就很高,這就需要相應縮水的比例減少,還有的時候砂中的水分比相對較低,這時候水的比例就要有所增加。在混凝土配比的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具體的建筑要求及材料比例靈活安排,以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得到保障。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攪拌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攪拌的過程中需要將材料逐一投入,同時攪拌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攪拌時間過長,就會使混凝土內部的水分過度蒸發,影響混凝土的可塑性和穩固性;而如果攪拌時間過短,混凝土的各項材料混合不均勻,也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另外,攪拌不均勻的混凝土在澆筑、投灌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裂縫、氣泡、蜂窩、麻面等問題,影響整個結構的穩定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攪拌的時間嚴格控制。尤其是在攪拌過程中,各項材料的加入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逐一投入,既要防止攪拌不均勻,同時又要防止攪拌過度。另外,還要盡可能降低混凝土中氣泡的數量,以保證混凝土的配比能夠符合比例,強度得到有效保障。
在混凝土澆筑階段,首先要把握好卸料的高度,同時要注意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材料離析現象,卸料的高度一般以2m 以下為宜。溜管和串筒是澆筑混凝土最為常用的兩種方法,豎狀混凝土攪拌材料在澆筑時,高度不能超過3m,并且在澆筑之前,倒嚼和混凝土、砂漿以及水泥等材料在底部進行填充,厚度以50~100mm 為宜,根據實際澆筑高度,科學分配水、灰配比,以提高混凝土質量,保證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的把控。對柱子和墻壁間連接的梁板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要避免因混凝土下沉而產生的混凝土裂縫,這一情況施工處理的正確方法是先對墻壁及柱子澆筑混凝土,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之后,再對之間的空隙進行澆筑,這種澆筑方式有利于混凝土與柱體或者墻壁的附著,且不容易出現因混凝土體下沉而產生的裂縫。對于梁板的澆筑,應當保證澆筑作業的同步性,對于長度超過1m 的梁板,需要單獨進行澆筑,才能確?;炷翝仓こ藤|量。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不可以忽視振搗和養護這兩項工作。在搗固時,需要嚴格遵照要求標準進行施工,要注意將搗固工作進行的徹底和全面,保證混凝土的松緊程度符合標準。搗棒的使用也很重要,盡量保證使用工具與時間之間的合理安排,并且養成規律。另外,正式施工結束后要進行養護工作,在最后進行澆注完成后要對工程進行養護,如果自然環境中的溫度適宜,可以進行自然養護,若外界溫度不利于自然養護,就要采取人工養護的方法,即對混凝土進行保護,保證其濕度和溫度的適宜,如可以在混凝土上覆蓋一層濕草,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由于溫差的原因而造成混凝土裂縫等問題的發生。
質量管理體系直接關系到著施工行為是否規范,也決定了施工能否高質和高效開展的重要原因。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使每個員工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且施工人員的工作績效受施工質量管理的影響,這樣做不僅提升了工作人員對工作的重視程度。除此之外,建立完善質量檢測小組的監測管理工作,還要做好巡檢工作的整體的安排。質量問題如果被發現,要盡可能的解決,直到上一個問題解決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降低水化熱效應的影響,首先需要從原材料入手,選取低熱水泥進行混凝土建筑施工,可以較少熱量的產生,進而提高工程的質量。另外,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添加冰水,同樣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熱量。施工結束后,及時對工程進行保溫處理,盡量保證建筑物內外的溫度趨于一致,從而減低溫差,減少熱效應對工程的影響。
首先,應嚴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與配合比,在攪拌前依照配比要求進行原材料的測定,結合混凝土性能要求進行用水量、用砂量的調節,實現混凝土的均勻攪拌,并做好坍落度檢測。其次,需加強對混凝土施工溫度、澆筑作業與振搗方式的把控,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優化內部散熱條件,采用分層澆筑法開展澆筑作業,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可采用機械振搗方式,配合人工振搗作業提升振搗均勻度,并注意檢查模板支撐情況。再次,應控制好拆模時間,結合施工現場情況采取有效的混凝土養護措施。此外,還需針對混凝土質量缺陷采取處理措施,例如在處理表面蜂窩、麻面等質量問題時,針對表面缺陷深度不超過5mm 的情況,可采用打磨方式處理磨平表面,再選取環氧膠泥進行涂抹;針對缺陷深度大于5mm 的情況,可沿缺陷處鑿出一個內角在70~150°范圍內的四邊形或多邊形,選取環氧砂漿進行缺陷部位的修補,保障混凝土質量達標。
總之,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要多個環節同步落實,加強現場管理,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從選材到澆筑,再到振搗、養護等多個環節,都需要控制質量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