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翠云 鄭州技師學院
時代的進步為科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則促成了信息時代的到來,也為各類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各類型產業均生成了新的產業結構,而互聯網與農業的結合也促成了“互聯網+農業”這一概念的出現,并使農業在電子商務的支持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就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來看,信息化將成為各個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這也意味著農業發展會在未來展現出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特點。
互聯網的出現及應用帶動了各個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為產業及相關教育內容的發展方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就包括中職電子商務。在“互聯網+農業”的背景下,中職電子商務的發展勢必要以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為導向,同時又要考慮到農產品在保鮮、運輸等方面的要求,這就使得中職電子商務在教育內容上強調綜合性、高效性及可靠性,通過對電子商務運營、物流規劃、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特性的相關研究,來確保中職電子商務的教育能夠滿足電子商務在農業中應用的需求。從另一方面來說,中職電子商務在“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發展還需具備相應的人性化、智能化特點,以確保“互聯網+農業”能夠順應當前社會運行速率越來越快的特點。
“互聯網+農業”背景下,傳統的農業經濟活動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這也使得中職電子商務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以適應該背景下的農業發展需求。就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內容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發展校企合作模式是推動中職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模式的關鍵。對于學校而言,發展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校接觸到電子商務前沿的發展狀態,從而幫助學校更新電子商務的教育內容與素材,確保學校所教授的知識能與行業發展相契合;對于企業而言,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動則能夠使企業獲得來自學校的人才支持,有效保障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并形成穩定的人才供應鏈條,使企業的發展更加穩定[2]。在具體的做法上需要由學校方面為主導,積極發展與電子商務企業及平臺的合作,并將平臺運營維護相關內容融入學校的教學課程之中;同時,學校方面也需要對企業運營狀態及發展需求進行合理分析,按照企業發展要求調整學校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目標,以確保學校方面培養的人才能夠勝任企業具體崗位的需要;最后,學校還需與企業積極進行聯動,在企業內為人才爭取相應的實踐機會,在合理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安排實踐課程,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電商平臺及渠道的運營能力,而學校方面還要強化學生在農業生產、物流相關內容上的學習與了解,來使學生能夠將農業與電子商務相結合進行運營,同時滿足農業與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
多元化模式是中職電子商務在“互聯網+農業”背景下,采取的關鍵實踐教學模式之一。多元化模式的出現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要踐行多元化教學模式,需要中職電子商務教師首先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以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在具體的引導內容上,教師可為學生指出學習的關鍵內容以及重難點內容,并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目標,通過鼓勵學生自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來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針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提出的關鍵問題及典型案例,教師則應結合自己的經驗及知識,與學生共同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多元化模式踐行的另一項重點工作,是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就電子商務的運營方式而言,很容易看出這種運營對個人信息技術能力有著相應要求。而中職學生中有一部分來自農村,在信息技術及信息素養上呈現出的水準還有不足,因此應強化學生這方面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學習、探索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及能力,比如如何進行線上操作,如何正確應用相關的軟硬件等等。此外還要重視學生電子商務運營過程理解程度的提升,以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開發,來幫助學生擁有相應的知識及能力素養,確保學生完全掌握電子商務運營的流程及內容。
電子商務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就需要學校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相關案例結合,并應用互聯網進行教學,重視“互聯網+”思維在教學過程及課程設置中的應用,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農產品的經營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其中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的保質期是電子商務運營中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方面應強化這部分內容的模擬與實踐,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物流相關課程,并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運營農產品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及個人綜合素質。
“互聯網+農業”的出現,對電子商務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刺激著中職院校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實踐,通過強化校企合作、進行多元化教學及加強電子商務模擬,來使學生在掌握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同時,又具有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職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從而使人才的培養能夠有效推動“互聯網+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