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晨 廣西金天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環境監測是指對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監視性測定的活動。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所進行的各種測定,可以對環境污染成分、污染程度以及造成影響進行科學分析與評估,進而對環境污染實施有效干預,達到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的目的。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要求環境治理的工作方式與時俱進,同時,環境監測高效率高精度的開展,更需要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應用。
1.監視性監測
這種監測形式是針對排污企業而實施的,通過取樣分析的形式,確定污染物種類等具體信息,是有目的地對工業園區、重污染企業等進行環境監視,并防止其為躲避追查而隱秘排污,這種監測形式會使污染治理更高效而又針對性。
2.定點性監測
污染發生后,要對污染區域進行固定監測,獲取污染成分數據、擴散情況,以此評估污染危害,并制定應對措施等,是一種事后監測手段,也是測定地域污染指數最常用的監測方式。
3.研究性監測
主要是為了科學研究的目的而進行的樣本采集和數據分析等,這種監測方法需要科研機構的專業人員來進行,對各個步驟的精確度和嚴謹性要求較高,研究性監測一般是為國家或者地區制定環境污染治理方案和政策等提供參考。
1.研究性
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不僅會在短期內對周邊地區的環境狀況產生嚴重的干擾,還會在更大的范圍內產生長期的影響。環境監測的研究性是針對環境污染事件為環境治理提供資料源和研究數據。在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時,需要提前掌握環境污染的基本信息,包括污染源、污染成分、污染程度及范圍等指數,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治理成效,這就是環境監測的研究性發揮的作用。
2.監督性
環境監測的監督作用,主要是對企業排放污染物的排放總 量和排放方式以及污染物中所含有的一些具體成分進行監督。總體的環境評估會被具體劃分成不同的內容,同時還要對各個 環節展開綜合管理。環境監測的監督性主要是通過對長期固定 污染源監控的方式,獲得動態有效的綜合性分析結果,避免由于 固定時間和特殊因素影響導致短期監視結果出現誤差。
目前,我國環境整體污染比較嚴重,在開展環境污染治理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方法。環境治理工作往往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使得環境治理工作效果有限。很多地方在開展環境治理過程中都是采用先發現后治理的策略,這就導致治理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這種哪里有問題就治理哪里的思路對于環境治理工作開展是十分不利的。很多地方對環境監測數據重視程度不夠,可以采用相關數據統籌分析的方法來對監測數據進行挖掘,發現背后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然后分析潛在的原因,從而更好地針對污染物變化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更好地提高環境治理的效率和質量。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地將污染情況反饋到環境保護部門,環保部門可以依據污染物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預防措施。環境監測可以提升環境治理的實效性和整體效率,降低各方面的投入。
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監測區域內的環境狀況來制定環境治理方案,因此,科學、精確、高質量的環境監測所獲取的監測區域內環境信息數據成為環境治理的第一手資料。開展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顯得尤為重要,其不僅是開展環境治理工作的首要工作,更是進行環境污染治理的效果評判的重要依據。此外,環境監測也為預測監測區域內的環境污染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所以環境監測為環境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前期準備。
在根據監測區域內實際環境情況制定并實施治理方案后,原有監測區域環境污染程度必然會得到改變,而實施環境監測可以將環境治理的效果進行量化,即通過環境監測對比環境污染治理方案實施前后監控區域內污染物變化來反映出實施方案的實施效果,為后期對治理方案的優化提供參考。此外,通過實施環境監測可以將各區域內的環境狀況進行定量分析,從而有利于政府機關將所轄區域依據污染程度劃分為重災區、一般污染區、輕微污染區等,進而針對各級別的污染情況制定污染方案,為對環境治理效果的科學評價提供依據。
實施環境監測工作是為了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而進行的,環境污染的多樣化使得環境污染治理的難度在不斷增加,而環境監測技術為了適應時代變化正在不斷地改進優化。例如,環境監測中所使用的容量滴定分析、氣相、液相大型儀器監測等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突發性污染事件的發生促進了自動化與便攜式環境監測設備的應用。
環境監測可以對環境治理的效果進行評判,對實施治理措施實施后監測區域內環境污染變化情況進行監測,確定污染物的濃度、擴散情況是否得到有效地控制,進而評判環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對我國環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環境監測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要根據發展的需求不斷更新檢測技術,推動環境治理更有效地進行。首先,無論是檢測污染源還是進行分析研究,樣品的采集與保存都是重要環節,要提升樣本采集的科學性,使樣本不受環境影響、避免二次污染,并要進行科學保存。其次,要積極研發應用新技術,科學技術是最強大的治理方式,環境監測技術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積極應對發展中產生的新的環境問題,不斷探索新的治理方法。再次,要繼續推動環境質量監測體系的完善,推進環境管理體制改革,摒棄舊的不合理的體制機制,建立更動態靈活的監測機制,拓展監測領域,培養專業的優秀人才,全面提升監測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提升人民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環境監測是進行環境污染治理的基礎,環境污染治理離不開環境監測工作的支持。環境監測不僅能夠為環境治理提供信息數據支撐,還能夠對環境污染治理效果進行評判,同時有利于環境污染預測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