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璇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成渝經濟區地處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占地面積約有21 萬平方公里,涉及四川15個城市與重慶的31 個區縣,為西部人口最集中的地帶,同時也是我們西部地區工農業生產最發達與整體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廣安市是四川省與重慶主城區位置最近的一個地級市,不僅位于國家規劃的渝廣達發展區域,還位于四川省規劃的環渝重要區域,設立川渝合作示范區擁有與眾不同的優勢。
首先為政治優勢。廣安是歷史上著名人物鄧小平的故鄉,其發展獲得了國人乃至全球的關注。其次是資源特色。廣安市已發現擁有礦產資源超過三十多種,有許多資源,例如煤炭和天然氣。最后為地區與交通特色。廣安市和重慶的墊江縣、長壽區等區域很近,境內有二十多個鄉村與重慶連接;廣安位于川渝交接位置,是川東通往重慶方向的主要方式,也在全國主要交通路線中占據了核心位置,已屬于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與成都兩個半小時經濟圈中的一部分。由于西部共同交通要塞計劃的推出,廣安市被明確成是四川省3 個省際交界的次級交通中心與十二個地區性次級交通樞紐之一。再次為人流等方面的優勢。廣安是人力轉移大市,每年的勞動力資源輸出超過了一百五十萬人次,有大概33%的人力流入重慶;廣安市是連接四川東北地區與成都以及重慶市的核心路徑,年貨運量基本都在幾千噸以上。最后為市場優勢互補。許多群眾必須獲得更多平穩、安全的農副產品,大部分企業必須獲得眾多的原料與更經濟的建廠區域;廣安身為農業大市,農副產品必須外銷,在積極促進城市化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也應吸納眾多企業投資,進而促進其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2011 年,我國政府在《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簡稱“《規劃》”),中提及,應積極將成渝經濟區建成西部核心經濟城市、全國核心當代產業基地、積極實行內陸開放的試驗田、兼顧城鄉共同進步的示范區與長江上游自然安全區,在促進西部地帶進步與協助全國地區協調發展中發揮出了更關鍵的效果。另外,其中還指出,“在川渝附近的潼南與廣安應設立川渝合作示范區”。第二年11 月又推出了《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并提及將廣安建成成渝經濟區甚至是全國的一大重要城市,“渝廣合作”正式更新成國家規劃,變為國家摸索西部經濟相對不太發達的區域通過主要城市迅速發展的“試驗基地”。
廣安是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中的重要城市,其綜合目標是基于四川、深入重慶,強化地區協作和互動,協助四川和重慶建立優良合作關系,設立川渝產業合作中心、銜接川東渝北的主要交通中心、生態環境共建示范區、地區合作體系革新試驗區。預估至2022 年,示范區將全方位建成,廣安全方位達成和重慶共同進步,建成重慶主城開發區、主要產業配套區、農副產品提供區、休閑度假園地,變為四川和重慶共同進步的先導區。
設立合作會商體系,廣安重慶兩市每年舉辦一次經濟合作會議,分別根據兩地政府名義推出年度合作規劃,雙方領導部門對合作規劃的達成狀況開展定期檢測與評價。設立黨政互動體系,廣安和重慶的30 多個部門與附近區縣簽署了合作體系協議,兩地黨政領導每年均實地走訪,定期交流相關資訊、互通有無。
為進一步獲得重慶的有利影響,設立對接系統,經由調整完善規劃,廣安已為重慶建立了三個重要的功能區:國家經濟開發區,棗山物流商貿園和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
現階段,重慶市已將廣安歸入至新型城市綜合規劃改進統籌區域中,清晰地指出“廣安市為川東北區域的交通要塞,川渝合作示范的優美城市,是重慶促進川東北發展的重要基地,是重慶大都市圈綜合發展的示范區”。廣安市正積極加強和重慶的主要規劃進行連接,全方位銜接重慶市的綜合規劃,開啟城市、鄉村、工業與附近區縣共同發展規劃分析編寫事務,主動爭取歸入至重慶大都市區綜合發展機制。在基本設備領域,廣安和重慶已有4 條高速、5 條國省干道等各種聯運重要交通系統。在產業協作領域,積極促進了川渝地區合作設備制造的產業園區、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等園區的發展,設立鄰水高灘川渝的合作示范區--“重慶兩江新區配套產業園”。大力支持渝廣合作建設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產業園區,促進廣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重慶市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建立產業合作關系平臺。加強與重慶旅游的互動合作,加快建設大華鎣山旅游景區,探索建立大華鎣山旅游發展協調體制,開通廣渝紅色旅游專列。在金融合作領域,由于經貿互動變得持續頻繁,廣安和重慶兩市的金融合作也開始啟動。跨地區的信貸下發次數將更多地出現,跨地區設立分支組織的進程在持續加快,區域金融協調機制初步建立。
從現階段而言,在川渝合作示范區發展的大環境下,廣安與重慶兩地合作擁有各種優勢資源與條件,然而兩地合作還擁有各種體系缺陷領域的限制要素,尤其是地方政府行為方式還具有許多問題需處理。舉例,合作的理念相對滯后、合作體系有待改進、合作方針環境比較差、合作綜合的過程相對落后。如果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將不利于兩區的共同進步,限制川渝合作示范區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想更快更好地達成廣安川渝合作示范區發展的最終目標,國家應在地產、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更為合理、高效的優惠方針,特別是金融業應當予以革新,積極展現金融在指導資源安排中的根本效果,讓示范區建設往更深、更廣的方面而實施。
現階段,廣安市企業籌資方式不多,許多企業無法以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獲得資金幫助,只能通過銀行而獲得資金扶持。銀行業金融組織在吸納眾多儲蓄的情況下,貸款的增加卻十分緩慢。大部分當地企業將資金儲存于銀行,然而銀行因為考量到獲利與穩定性,并不想將太多的資金下發給當地企業,進而產生了較多的當地資金流出狀況,地區企業的貸款需求無法達成,缺乏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廣安金融組織機制的重點是五家國有銀行,農發展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相關銀行,新的農村金融組織如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也已開始陸續建立。在這一階段,農村市場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但嚴重缺乏發放的貸款,無法滿足農村金融需求。為“三農”和較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組織包括村鎮銀行和小型企業。貸款公司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滯后,企業在和金融組織的合作中處于弱勢,在利率定價等領域沒有話語權,無法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長期發展。
金融業太過關注自己的利益,大部分無法精準處理好金融和經濟間的關聯;因為利益的影響,導致銀行業務發展較快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動性還有待提升。廣安商業銀行提供的信貸產品不夠多元化,不太有個性。信貸下發通常聚焦在市政主要項目、主要支持企業,政府籌資平臺等領域,對新興經濟產業的信貸產品則不多。如此便極易造成信貸資金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吻合,進而限制了信貸下發的長期性,讓信貸的發展開始發生變化。但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流程比較多、抵押擔保的規定十分嚴苛、信貸準入條件較高、貸款辦理手續需要較長時間等狀況無法獲得顯著改進,中小企業的籌資成功率低的問題無法真正被改善。
眼下,廣安有部分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總量是由四川省分行來管理的,但是四川省分行在信貸規模在地區的資源安排領域,通常更多地是投資至成都等重要城市中,對經濟正位于迅速進步、信貸資金需求眾多的廣安市則不多。另外,基于金融外部條件,因為廣安市的經濟發展不佳,規模較大的優質企業極少,許多小企業的財務機制還有待改進,銀企資訊不對等,又由于金融執法力度不強,金融債權無法獲得科學維護,不利于金融組織信貸下發的主動性。企業信貸需求無法及時達成,這也是不利于廣安市經濟進步的一大理由。
設立多等級的區域金融合作機制,設立一致的地區金融方針,協助地區金融進步,從而實現資本在川渝合作示范區、成渝經濟區的自行流通與資金的高效互通。強化金融監管單位間的合作,設立金融組織規劃和金融產品發展、風險規避和處理協調體系。積極設立地區金融風險的監測指標機制,經由跨地區金融監督、風險提示等相關舉措,指導轄區中組織提升運營管理能力,協助金融機制合理運轉,一起促進經濟區的金融平穩發展。
激勵廣安發展的相對不錯的企業主動參加資本市場的直接籌資,積極促進工業企業上市籌資,主張分類引導,主動提供條件,協助企業處理改制上市在不同時期的各種問題,積極加強工業企業上市條件的培育,建立工業企業上市資源庫,引進企業,建立債券融資輔助體系。積極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積極篩選、引導、協助和培養公司發行短期債券等,直接從債券中籌集資金,改變企業融資體系。積極引入成渝區域的優質資本與規劃投資者,提升企業的經管能力與獲利水平,讓其符合上市標準。
進一步加強金融組織機制的革新,扶持重慶、成都有經驗、有能力的金融組織入駐廣安,完善廣安金融組織機制。積極主動創造機會,積極引進金融租賃單位、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銀行、證券等金融組織,積極推進鄉村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建設。實施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開發小額擔保貸款、便捷的支付工具等新產品;主動提供滿足符合廣安“三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群眾財務管理需要的金融服務;對能源和交通等重大項目,提供圍繞中長期項目籌資而開展的開發性金融服務。
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經濟金融發展。深入建設誠信政府,積極展現政府在促進“誠信廣安、信用廣安”發展、促進金融生態建設中的指導效果,必須達成承諾,維護政府的威信。必須進一步開展“金融生態示范縣”的建設活動。將信譽企業、信譽村鎮、信譽社區等主體的設立事務做好;將信用媒介內的擔保、評價等組織建設工作做好,完善信用擔保機制;主動促進企業與個體信用資訊的基本數據庫設立,強化對征信市場的監督,主動實施征信知識的推廣,提升企業與群眾的信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