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淇鈺 武漢學院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多變,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的高度關聯性給經濟體自身的金融體系增加了額外的風險。因此,分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測量與管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在目前經濟發展較快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金融安全、管控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相關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在對其進行管控前,需要對該類型金融風險進行測量,從而掌握該風險的大小。從目前現狀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測量方法如下:
經營風險關聯法的操作較為簡單,從目前現狀來看,該方法主要包括矩陣法和網絡模型法。第一種,矩陣法。該方法主要利用的就是矩陣模型,通過應用該模型,能夠幫助相關人員掌握系統性風險的大小以及該風險的復雜指數。矩陣模型的核心思想就是信息熵思想,也就是說,信息熵與系統的秩序性成反比關系,當系統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則越高。在應用矩陣法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測量時,主要步驟是:首先,相關人員應搭建矩陣,而搭建該矩陣的基礎就是該經濟體的資產負債狀況;其次,對信息熵進行求解,從而得到最優矩陣,從而得到經濟體的風險敞口矩陣;最后,以經濟體自身資產的損失率為基礎,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判斷該風險的大小。但是,該方法多用于分析單一的金融機構,在應用該方法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測量時,得出的結果往往不夠全面,因此,網絡模型法的應用范圍更廣。第二種,網絡模型法。該方法不僅能夠用于單一結構的金融風險測量,還可以對多中心的金融系統進行風險測量和分析。具體而言,經過大量的研究,網絡模型法主要可分為間接網絡模型法和資產負債表模型法。資產負債表模型法雖然能夠直觀的將系統性金融風險傳染路徑呈現給金融機構,但以該方法構建的模型解釋力度較差,整體效用較低。而間接網絡模型法的假設基礎是金融機構的共同資產,所以,該方法也被稱為持有共同資產模型。該方法下的風險傳染渠道將該機構或是經濟體所交易的共同資產,以該資產作為系統性金融風險測量的基礎,不僅能夠明確掌握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形成原因,還能夠直觀的將風險傳染路徑展現給金融機構或是經濟體。但是,該方面對數據有較高的要求,若想使該方法發揮出原本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對金融行業數據進行完善和規范,從而避免測量誤差的出現[1]。
外部風險相依關系測量法主要是對單個的金融機構或是經濟體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測量,之后,采用建模法對多個金融機構或是經濟體之間的風險相依關系進行研究,在研究結束后,通過風險度量形式對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計算。在該方法中,風險相依系數主要是對金融機構或是經濟體之間的線性關系進行確定,但在大量的實踐研究中表明,當金融機構或是經濟體之間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時,該風險的傳播關系并非但是線性關系,還具有非線性特征。同時,在應用該方法對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測量時,使用的平均相關系數是機構雙邊相關系數的均值,而這會比較容易出現信息方面的疏漏,進而影響最終測量結果。因此,在應用該方法時,需要在測量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從而突出非線性特征。但是,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的金融系統成熟度不足,該方法適用的范圍較小。
系統性金融風險對金融安全的影響極大,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提高監管力度,加強宏觀調控。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是主要組成,所以,通過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能夠有效管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不僅如此,還應對加劇系統性金融風險發展的因素進行管控,進而從根本上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從目前來看,信用貸款就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對貸款的控制,尤其是房地產方面的貸款,避免出現套現情況。同時,為能夠有效滿足市場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適當投資中小型金融機構,進而對市場上的金融資本進行豐富,并確保金融資本能夠正常流通[2]。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正廣泛應用于我國各個領域,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防控時,也可以積極結合先進的現代化技術,例如AI 技術、大數據以及其他智能技術。通過應用此類技術,能夠促進金融風險防控智能化,從而能夠快速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甄別、分析和防控。另外,金融機構也應積極結合現代化智能手段,進行機構內部的大數據整合,尤其是銀行。主要應建設符合自身發展的數據集市、數據倉庫等,并及時對銀行內部數據框架進行優化升級,從而提升信息化水平,進一步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精準測量、有效防控能夠有效保證我國金融安全。因此,在對該風險進行測量時,相關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在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防控時,相關政府部門應適當加強宏觀調控,并結合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從而提升風險防控效果,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