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芳 東至縣社會保險基金征繳中心
人力資源管理指的是以經濟學、人事管理、人本思想等為指導,通過招聘、培訓等管理模式,滿足企業各部門的專業人員需求,保證企業以員工為基礎的正常運轉。企業聚集了社會人才,而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其的效益和作用。基于我國正處于共享經濟時代的大環境下,優化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不僅能夠滿足這一時代推動經濟發展的剛需,同時促進了企業員工的個性化發展。
共享經濟,是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置資源,包括閑置物品、碎片時間、認知盈余和資金盈余、閑置空間與公共服務,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人力資源并非員工數量,而是所擁有的人力資源所具備的知識,即人才的合理運用[1]。人才不再是某個企業獨自擁有的財富,而是共享經濟理念下的全民共有,人力資源是任何行業的核心,關乎行業的存亡,若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大部分工作者專業知識缺乏,專業技能較弱,則需要企業花費大量的物質、精力和時間培養人才,容易導致企業整體工作效率低下,人資使用不當還會嚴重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此經濟時代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迫在眉睫。
立足企業發展的實際發展情況,著眼于全局,合理規劃未來行政事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首先,企業結合目前狀況及中長期發展戰略,對人力資源管理實施總體規劃,保證規劃科學的同時,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方向更明確;其次,人力資源管理規劃需要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同時,達到本單位的實際工作要求,要保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再次,在人力資源管理規劃過程中,堅持人本理念,以人為本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以發展人的技術和能力為核心,促使企業人員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在共享經濟時代下應使用全新的財政政策以及管理方式,利用全新的績效評估體系對于企業發展而言十分重要,這是企業迫在眉睫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之一。無論是采用平衡計分績效評估系統,或者是采用其他的績效考核方式,都應該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以及長遠戰略目標發展,進而實現企業資源能平均分布在企業各個部門。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需明確績效考核以及評估體系的重要意義,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時追蹤員工的績效考核情況,幫助績效考核較差的員工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既能夠提高員工的績效考核質量,也能夠讓員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建設人力資源網絡平臺同樣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開展績效管理時,可以通過構建網絡平臺,讓人力資源管理者在日常管理時其管理效果逐步增加,能夠幫助企業完成一系列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能夠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其他部門的了解,讓績效考核方式以及績效考核目標更能夠滿足企業內員工的實際需求。
除傳統的考核、培訓方式外,企業在培養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思維模式的展開工作中,還應結合網絡時代信息高速交換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引進計劃上,如果難以進行企業員工大規模的更新換代或者長時間的系統培訓,可以將其折中為專業技術的宣講交流研究會,聘請專業人員統一為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知識的講解,從而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優化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除此之外,針對日常工作中專業知識的宣傳,企業可設置專門的展出專欄,定時粘貼更換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知識。還可利用現代化的交際軟件,例如微信群、釘釘、騰訊會議等指導企業員工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自主學習。
共享平臺通過對總體數據的研究,匹配與員工相適應的職位,促進了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使人崗匹配更精確。在網絡數據的幫助下,還能使企業產生的價值得到更全面、更合理的評價,運用更科學的方法對人才進行管理,從而提高企業效益,促進社會公益,增進行業利益,改善人資管理的大環境,創造快捷高效的人資管理模式。在共享經濟的視角下,人力資源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逐漸發展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共享資源。流動性、靈活性將成為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特征,去雇主化、去組織化將成為未來就業趨勢,使擇業和就業變為高級定制,自由、便捷、高效將成為共享經濟下未來人資管理的主要發展模式[2]。
綜上所述,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應明確創新路徑,并且堅定不移地將以人為本的基本觀念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現代管理科學理論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能夠為企業在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時,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作為企業管理者也需要針對新經濟時代所不具有的獨特特點,將以人為本與科學管理相融合,既能夠強化企業內的績效考核質量,也能夠讓企業內更多的人才感受到企業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