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穎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全面預算管理帶來計劃行為的量化,有助于職業高校內部進行管理協調,貫徹落實計劃任務,提升職業高校內部的管理水平和辦學規模,是一種重要的現代管理工具,目前已被各大職業高校廣泛運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在高校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預算管理缺乏靈活性,需求制定不合理及執行控制力不夠等問題,如何將職業高校資源合理配置,以及結合預算績效進行考核值得深入探究。
一些職業高校在預算管理中,由于經驗較少或者數據調研不足等原因,對預算目標的制定草草了事,并沒有深入思考,導致脫離實際。在預算制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職業高校戰略層次的目標、預算的目標,更要匹配職業高校的資源配置以及經營管控等方面的因素,提升在同業之中的競爭力。制定的預算,有助于職業高校通過具體的行為來確定可行性目標,其建立在實質業務基礎、市場情況和職業高校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同時使得高職院??紤]后續可能出現的各種預算執行偏差,并采取各種科學的應對措施。
因預算具有全面性的特點,預算的制定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要聯合財務部門,人事部門,后勤部門等等,屬于全員參與行動,在制定的過程中促進了高校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傤A算能協調組織活動,使得領導部門能夠全盤地考慮整個高校的發展和規劃。所以良好的預算管理可以覆蓋到高校的各個角落,調節內部氛圍,增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配合。
由于一些職業高校尚未建立數據管理模式,也沒有相應的預算思維,只是將預算“花出去”,而對于預算的效果沒有很好的評價手段和指標,延續了之前收付實現制的思維,沒有將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原則進行落實,導致高校內部數據混亂,在做績效指標進行考核時,無法將數據具體量化,并進行投入與產出的效益分析。通過對預算進行評價和分析,有助于高校各部門的業績評價,對預算管理各項目標的預測、組織實施、指標確認和業績兌現,能促進職業高校各項目標的實現,保證各項目標的不斷提高和優化,是體現職業高校業績的一種好的管理模式。
預算一般是根據職業高校的戰略分解去制定,高校職工會根據細分的戰略目標,將當前經營狀況與市場情況相結合而設置合理有效的目標,[1]促進全體職工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增強預見性,避免盲目行為。具體落實到日常經營活動和業務層面中,改善了高校職工之前的績效評價體系維度,與個人學習,目標完成度等指標相掛鉤,激勵員工完成職業高校的目標。
預算目標從設定開始到后期執行時,其實是一個不斷修正和適應的過程,職業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可利用資源對業務活動實施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快速反應,用資源的能力來調整預算目標,所以,預算目標的執行也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正的過程,以調整的方式來動態的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發展。但在現實中職業高校執行預算管理時,缺乏靈活的預算調整機制,而是機械的執行已定好的目標,重視結果而不是過程控制,使得預算管理處于靜態過程,不能根據實際市場情況或業務活動需求進行及時調整。
首先,一個高校的資源是有限的,在制定預算需求時,高校部門通常采用增量預算的方法,根據歷史的狀態在之前的預算基礎上進行增加和刪減,而不是考慮整個高校的業務活動、辦學規模增加和未來所需要的資源和發展目標去制定的,脫離了職業高校戰略定位以及資源現狀,使得職業高校預算制定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必要的預算投入和資源浪費。預算流于形式,經不起推敲,可能會損害職業高校的整體利益,導致職業高校持續發展的能力不強。其次,預算目標制定時顆粒度不夠細致,只有最終目標,缺乏過程控制數據,在執行中不能對照偏差及時進行糾正,導致后期難以管控預算的進度和質量。
對于預算管控,高校一般遵循全面預算控制原則,即一切投入都必須有相關的預算,不能有所謂的“預算外”的情況,而現實中執行預算時一些部門存在隨意調整預算的情況,不考慮相關投入及產出的結果。因為前期預測不足,考慮不全面而引起超支。其次,很多預算都是事后進行審核的,在事前沒有進行計劃,事中也未得到跟蹤和監控,導致中期預算復盤時發現與原先的目標差距很遠,沒有得到很好的動態監控。最后,如果花費太多精力在預算審核上,沒有找到重點和關鍵指標,導致預算沒有主次輕重和分類,執行起來效率不高。
目前雖然高校對預算管理有績效評價指標,但因前期目標制定時顆粒度不夠細致,造成后期在評價時使用的指標單一,缺乏完整體系的預算評價方法,不能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出現“一套模板打天下”的現象。[2]這樣的預算業績評價結果對于各部門之間是無法進行很好的績效衡量以及平衡的,不能指引高校各部門改進的方向,喪失了高校預算執行的積極性和嚴格性。
職業高校將預算管理定義為以過程控制為中心,不僅僅是對預算進行制定,更要重視后期在執行過程之中對預算進行靈活的調整,而不是確立預算目標后就不再改變或者不能超越,比如針對高校業務實施中所發生的突發事件要動態的調整和分配職業高校資源,預算執行時要充分考慮市場對業務活動的影響,調整業務活動的資源需求等等,使得職業高校資源,預算目標和實現預算的路徑三者建立動態的連接和相關的干預措施,以變動的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來調整已編制的預算,而不是以編制的預算去衡量和限制動態的業務,根據實際需求判斷預算變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彌補前期以靜態方式編制的缺失。[3]
作為財務部門,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審核高校業務部門、后勤部門提出的需求,將預算管理的重心放在組織和平衡上面,判斷預算是否合理的標準不是單純的看數字的大小,而是根據組織的目標和投入產出比等績效指標進行核查和篩選,更不是一味的削減預算。從業務部門角度出發,目標的制定和需求的提出可以參考標桿進行對比,不能閉門造車或者各行其是。對于后期需要對預算進行調整時,也要由業務部門對相關的調整進行證明是否為合理和必要的需求,削減不必要的預算或者投入產出比較低的預算,考慮同行業高校之間的差距,優化資源組合方式以及利用程度。
制規則
編制預算時,要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以面對突發情況和意外事件,盡量避免預算外的事件,根據實際的需求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去調整相關的預算。在進行預算管控時,將事后管控調整為事前管控,對所有的資源以及業務進展執行不同程度的預算審核,在業務執行這種控制投入產出的效用,在執行后評價預算的價值目標,并在預算實施中不定期的進行檢查,與原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是否提前或者滯后,并確立責任到人的制度,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義務,采取相應的措施改進。在此過程中,財務部門要承擔監督的責任,督促業務部門的投入及產出效益。其次,根據重要性的原則對預算進行抓大放小,分類控制,而不是所有的預算都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去審核和控制,根據職業高校的人力和資源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預算管控體系。[4]
預算的考核指標,需要統籌高校內的業務和部門制定詳細完備的考核體系,盡可能的考慮各種因素,建立多級指標考核模式,定義考核的意義及計算公式,從預算的績效編制、績效控制、績效評價和使用效益全流程的進行評價,實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不能使用財務指標衡量的預算目標執行效果,使用非財務指標如社會效益、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多種方法進行佐證和評價,添加除經濟效益以外的多角度衡量指標。[5]其次,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定期給完成目標的團隊和個人一定的激勵手段,提升高校內部的活躍度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隨著職業高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全面預算管理已經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預算的編制及管控已成為高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些職業高校在此方面尚未成熟,實踐經驗較少,執行時間較短,還需要進行多次改進和提升。大中型職業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強對預算管理的建設以及學習,用科學精準的方式將預算目標貫穿全生命周期和組織架構,自上而下的延伸到基層,完善績效激勵制度,從而促進職業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