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凌 浙江方圓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企業運營管理理念的不斷發展,以及企業經營項目的不斷拓展,我國很多企業普遍存在著缺乏風險意識、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關聯性不足、財務部門監督和服務職能弱化等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因此,探究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是企業尋求更好發展、提升市場生存和競爭力的必然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我國很多企業的投資策略逐漸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近兩年企業兼并、聯合等情況愈發普遍,在不斷拓展經營項目的同時,卻長期忽視財務風險的管理,導致隨時會因為銀行要求提前還貸而爆發嚴重的財務危機。在日漸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企業內部控制能力不足、風險意識薄弱是引發重大財務危機的重要因素,高管層對財務風險的把控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因此,相關管理者必須要提升財務風險意識,基于企業真實情況制定系統、科學的財務風險規避策略,構建利于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1]。
目前,在我國很多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是相互獨立兩個體系,很多運營管理決策沒有經過內控審核就進行下達,導致財務信息與實際支出存存在明顯差異,造成企業資產嚴重損失,阻礙其健康穩定發展。管理企業內部財務行為是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確保能夠在發現財務問題的第一時間進行妥善處理,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作用。若財務風險管理缺乏有效性,則會嚴重影響其與內部控制的關聯性,從而導致企業資源分配和運營管理決策不科學,進而阻礙企業的良性發展。
在巨大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以偽造購銷合同為代表的違法違規行為在當今企業經營過程中屢見不鮮。而企業財務部門卻只注重對企業資產的監督和管理,缺乏一定的職能延伸性。實際上,風險管理與資產監督在本質上應是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關系,因此,企業高層不僅要充分認識到上述兩個職能的重要作用,還要利用內部控制手段,對企業服務機制和財務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引導財務部門主動參與到企業運用管理中,最大化發揮其監督和服務職能,進一步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2]。
管理人員在企業運營、管理、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管理層財務風險意識,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是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日常運營過程中,企業可以定期對財務和內部管理人員進行法律法規、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一方面提升員工的綜合職業素養,形成科學的風險意識和預判能力;另一方面結合培訓內容,對財務控制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為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奠定堅實基礎[3]。
內部控制對于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具有直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應在構建科學合理、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上,基于新時期先進的運營管理及財務管理理念,促進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整合,通過加強二者間的聯系,構建系統化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從而切實提升財務風險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從財務管理的層面出發,企業財務部門應做好企業財務預算工作,并結合企業實際運營情況及未來發展規劃,對所有運營項目進行精細化、科學化、動態化的財務分析和管理,既能夠從源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又能夠為后續內部控制提供指導性數據信息。
從強化內部控制的層面出發,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目標,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強化對每一個運營環節的管理,從而達到提升內部控制能力的目的。還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構建完整的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聯性,使二者形成管理合力,從而全面提升財務風險管理能力。
從完善管理制度的層面出發,企業一方面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配合,另一方面要結合風險預知能力,針對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問題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規避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
通過上述優化策略,能夠將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財務管理三者有效地整合為一個聯系密切,結構完整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管理合力最大化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
從自身素養層面考慮,企業一方面要提高財務人員的聘用標準,擇優錄用高素質、高能力的優秀人才,通過豐富財務崗位人才儲備,快速提升財務部門的整體職業素養,進而提升監督和服務職能;另一方面,要強化在崗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其崗位責任感和道德感,使其在充分意識到財務工作重要性的同時,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完成本職工作,切實發揮出應有的監督和服務職能。
從外部環境層面考慮,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考核及獎懲制度,一方面通過獎懲行為,激勵員工自我約束、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通過相關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強化企業監管工作的實效性,從而通過外部環境干預的形式,提升財務部門監督和服務職能。
綜上所述,為改善現階段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管理者應通過增強企業管理層風險意識、強化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聯系、提升財務部門監督和服務職能等策略,提升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更好地促進企業健康持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