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蔚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學生要實現就業水平優化的效果,不僅需要具備專業技術與技能,還需要滿足企業對員工的崗位素養要求。對于企業而言,員工是否具備符合崗位要求的素養不僅是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員工之于企業認可度的重要方式,是企業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企業崗位素養的培養,通過運用7s 管理,以制度的形式約束和引導學生行為,促進其養成良好的崗位素養,實現轉型目標,提高其就業競爭力與崗位適應力。
高職院校實訓實踐教學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及深度落實,實現了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很多高職院校在校內打造了與企業實際崗位生產模式相差無幾的實踐平臺,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條件。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訓實踐教學還實現了與企業實際生產加工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即企業為高職院校的實踐活動提供技術指導、生產場地設備等等,學校則根據實踐實訓教學需求配合企業完成生產工作,讓學生進入企業崗位進行實訓操作學習。這樣既能夠幫助高職院校解決器材、設備、場地等多種實踐教學問題,還有利于學生提高對崗位工作情況的認知了解程度,對于企業而言,也有利于提前培養所需人才,實現雙方共贏、共發展的目的。這一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崗位素養的過程[1]。
高職院校對7s 管理的借鑒,可從如下幾點入手:首先,需要將7s 看作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節約與素養幾點。其次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7 個S 做出對應解釋。所謂整理,即區分教學中需要繼續使用及要做出取舍的部分,提高教學效率;所謂整頓,即把需要增加完善的內容做出明確定位,并找出相關教學資源;清掃指的是避免影響教學效果因素的出現,必須保障教學目的的科學合理性,提高教學質量;清潔指的是從制度角度入手,提高教學規范性,提高教學效果;安全指的是必須確保教學過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影響教學進度等等;節約指的是合理利用教學空間與時間及相關教學資源,避免造成資源浪費;素養指的是培養學生崗位職責態度等內容。
為達到崗位素養培養的目的,需要提高學生對崗位職業的認識。因此,需要運用7s 管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崗位操作能力及習慣,營造良好氛圍,促進學生逐漸提升職業意識。在氛圍的營造上,首先需要院校通過廣播、宣傳欄、官方微博等渠道進行宣傳。在這類宣傳渠道中以高職院校學生應具備何種崗位素養為主體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認識新時期崗位發展對學生技能之外崗位素養的具體要求。即良好的職業素質與敬業精神,包括良好的團隊意識及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艱苦創業意識與奉獻意識。同時需要掌握良好的崗位操作技能,具備本專業崗位相關的職業技能,如計算機基礎運用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2];其次,高職院校應邀請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優秀畢業生等入校進行演講,讓企業管理者和崗位從業者根據自身需求及自身工作經驗說明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崗位素養。并幫助學生解答其所關心的問題,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培養自身崗位素養的意識,掌握明確培養方向。
7s 管理的運用目的在于約束和引導學生行為,并逐漸促進學生養成自覺性行為。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將7s 管理操作規范納入學生的實訓成績考核內容之中,將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從上文所提到的幾個7 個s 的要求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根據設定權重折算進實訓課程的成績[3]。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實訓教學效果地提升個,又能夠引導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既檢驗實踐操作能力,又培養崗位素養,并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影響自身行為。
首先,需要制定7s 管理評價考核表,并由相關輔導員、實訓帶教教師等相關人員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作出檢驗與考核;其次,應采用目視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在學生自評的同時,由相關教師及企業管理員做出客觀評價;第三,應對每一個7s 管理的項目做出考核與評價,并制定相關評價等級,如合格、不合格等;第四,應規定不同結構組織的定時檢查頻率,提高考核效果,如實訓處每一個月進行考核檢查一次,教務處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考核與檢查。
7s 管理是借助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模式在校園實訓教學中模擬企業管理環節的教學模式,是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崗位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培養學生現代職業崗位適應力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綜合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實現教學改革的必要方式,在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優化教學的重要體現。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根據高職院校教學特征及學生發展需求,通過加強宣傳提高學生任何、制定評價與考核體系等方式實現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