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蕾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作為培養的重心,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為了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培養,需要明確課堂教育目標,有效滲透文化內容,設置開放性課堂活動。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需要結合專業教育目標,保證課程設置更加的科學合理,在實際的設置中,需要考慮社會發展因素以及地區差異,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課程設置和安排,做好不同階段的課時安排。文化素養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在學前專業教育中,課程設置應當有利于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和規律,滿足教育改革要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文化水平比較低,設置相應的文化素養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在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優化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中,可以將其進行細化,如《兒童文學》《中華經典文學作品賞析》等課程,在課程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在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小組討論活動等,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采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在學生課堂講述中,借助問題和討論進行補充,充分激發學生潛能,加強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
以往的教育教學中,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對于職業教育來說,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著教學活動,加強教學渠道擴展,構建多樣化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第一,發揮傳統文化載體作用,加深學生人文知識學習;借助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加強學生文化修養培養。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方向是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幼兒需求閱讀具有啟蒙作用的書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國傳統啟蒙教育的重要書籍。三部書籍作為優秀的兒童啟蒙教育讀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結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傳授學生具有啟發意義的傳統文化內容,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在未來就業之后傳授幼兒類似文化素養。如《弟子規》中以孝作為開頭,結合其中的傳統文化故事,加深學生對孝的理解,在生活中利用知識,學會孝敬父母。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豐富學前教育資源,構建現代化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研究活動,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實現學生的快速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文化素養培養中,閱讀是一種有效的培養方式,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讓學生愛上文本閱讀,樂于閱讀活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電子書成為人們生活獲取知識的有效方式。但是,大多數學生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沉迷于游戲、低俗小說等,影響學生閱讀作品質量。作為高職院校教師,需要為學生閱讀活動明確方向,加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在課堂活動中,注重課堂資源優化整合,利用圖書館、圖書廣角以及電子書等,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中,人才方案制定時忽視文化素養培養,培養目標設置非常寬泛,缺乏科學合理性。同時,對文化知識闡述不夠明確清晰,培養計劃不夠完善。在實際的人才培養中,由于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滿足不了社會對幼師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中,需要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優化課程體系設計,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設置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中,應注重人才的綜合性和專業性,結合社會對幼兒教師能力的要求,加強專業學生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培養,提高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利用課余實踐,開展豐富的專業實踐活動,如經典文學誦讀活動、文化素養知識競賽、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以及中華歷史文化故事講演比賽等,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加深學生文化素養認知。同時,要求專業學生利用早讀時間閱讀相關書籍,優化學生的人文文化活動,借助微信、QQ 等網絡平臺,向學生推薦相應的文化書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學生文化素養知識,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中,加強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同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化課程內容設計,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如部分學生喜好傳統音樂,教師可以從古典樂器入手,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體驗活動,借助樂器體驗激發學生興趣,同時結合傳統有趣知識理解,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活動的開端,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當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應當將文化素養培養貫徹整個專業教育中,從而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