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達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現階段,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普及發展,促使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事業邁進全新的發展與改革階段。但是,現代各大高校培育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與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相違背,諸多高等院校計算機畢業大學生無法勝任現實中的工作。如何根據市場需求的轉變對高等院校計算機人才的培育目標進行調整與改革,是當前高校計算機探究的主要工作。
計算機更新速度較快,致使計算機軟件設施、硬件設施與系統等計算機設備有著極高的淘汰率,故此在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過程中,應從現實出發,推陳出新,才可使諸多大學生對計算機教育的實質形成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而,在目前的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過程中,大部分計算機教材較古老,計算機教材的撰寫與選取的更新速度落后于計算機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此外,學校在開設計算機教學課程時存在諸多不合理情況,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操作技術,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到社會企業工作時還需要進一步培訓,這即對高等院校中教育資源的實行產生極大的浪費,限制中國計算機教學事業的發展。
計算機這門課程與其他課程存在差異性,計算機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往往會將實踐放在相對重要的位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教師需要應用科學合理教學手段,不僅應課堂教學中向大學生實行理論知識的教授,亦可應用其他教學資源對大學生實行正確引導,以培育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手段仍然存在,教學手段相對落后,使大學生被迫接受計算機教師強行灌輸的計算機知識,而缺少自主探究的機會,忽視了運用先進的教學形式來實行教學。
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關鍵任務即是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育大學生的創造與實踐操作能力。但高校的大部分計算機教師往往過于重視應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如計算機教師機械講解、學生們盲目接受的,使大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形成厭倦心理,極大程度的降低了計算機學習進度。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輕視教學大綱的引導性,未能運用互動式與協作式的教學法來提升教學質量。
提升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加強學習主動性對于提升計算機教學成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應注重設計課題的有趣性,使大學生有興趣聽教師講解計算機知識并有興趣進行深入研究。在講解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后,使學生們具備時期性的目標任務,將每個計算機作業或任務劃分成幾個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均設定一個小目標,使大學生在每完成一個學習目標皆形成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并且竭力完成下一個學習目標。每節計算機實踐操作課程的課時的安排不宜過長,基本定為兩個課時,如此時間安排緊密,時間不拖拉,使學生形成緊迫感與充實感。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需計算機教師轉換教學理念,轉變傳統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使大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應運用不同的教學理念引導大學生自主思考,在課上與課下組成小組合作的形式實行獨立學習,不但有助于培育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使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從而提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亦是夯實理論基礎的關鍵方法,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培育的并非是高分數低能力的書呆子,是需要熟練掌握基礎計算機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日后走上社會工作與深入學習提供便利。增強大學生的計算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計算機教師應秉承以學生未來發展為主要的原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機會,開放學校健全的教育設備,讓學生們更大限度的多動手多動腦。另外,亦用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計算機基礎技能比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擴寬知識眼界,加強競爭與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網絡覆蓋面廣、信息量龐大、更新較快、互動性強,不會受到空間與時間的約束。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而言,網絡資源的應用對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網絡資源應用在計算機教育中,不但可提升資源的利用率,亦可實現資源共享,極大程度的降低資源重置。一方面,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亦可為大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與學習的機會,提升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可豐富計算機教育實踐,計算機這門課程針對實踐性的要求極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后,大學生應及時實行練習鞏固才可熟練掌握,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資源緊密相連的當下,大學生可運用網絡資源實行實踐活動,比如手機軟件的開發、自媒體的運營等實踐活動均是把所學習到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在實踐中的路徑。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教育對大學生尤為重要,伴隨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的日后工作、生活均離不開計算機技術,提升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是必然趨勢。如何充分運用學生的特點、發揮計算機的優勢以及解決計算機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是目前教師應解決的問題,計算機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探索,以此順應新時期教育變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