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爽 中原工學院
高校的職能就是教書育人,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素質高的創新型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強調的是“教”,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的有教學質量監督部門,有比較成熟和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和體系,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比較重視;而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很多高校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管理相對而言是明顯不夠的,沒有相應的評估指標和體系。高校要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在于對教學的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教學過程的管理不能夠只單一關注教師“教”的過程,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的過程,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表現作為教學管理模式研究的切入點,對學生學習過程動態跟蹤并進行教學監控和管理,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一起抓。
然而,在對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行為進行動態跟蹤和教學管理模式探索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從教學管理方面來說,怎么樣能夠有效的、及時的對學生課堂的學習狀況進行跟蹤?使用什么樣的手段進行動態跟蹤?獲取哪些數據能夠全面的、真實的反映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選取的數據如何進行度量及評價?其次,就目前而言,針對從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學生學習行為動態跟蹤教學管理模式研究相對來說還比較少,幾乎沒有可以直接借鑒的成熟的教學體系和現成的理論資料。
學生在高校中的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自主能動性,給學生們比較大的自由學習空間,目的是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種學習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突出學生自覺進行學習。然而,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并非放任學生,特別是高校一部分低年級學生學習自覺性、自控性、自律性相對而言比較差,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散漫,使得學習過程不好監控及不確定,因而難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對學生學習過程動態跟蹤分析與監控的必要性在于:從“教”這個層面來說,讓任課教師可以及時、客觀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督、干預和指導,能夠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管理和幫助;從“學”這個層面來說,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的動態跟蹤分析和管理,能夠促使學生們進行自我約束,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與動力,讓他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改進自己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跟蹤分析實現提升教學質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最終目的。
學生學習過程跟蹤要以學生為中心,由任課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進行全程動態的跟蹤管理,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以中原工學院為例,目前學校所有的多媒體教室都配備了實時教學觀測系統,一方面,該系統可以對課堂情況進行實時觀測,得到學生在課堂上出勤情況、上課就坐情況、上課表現情況以及課堂上聽課情況等產生的一系列跟蹤觀測數據。在每次課程結束之后,任課教師可以及時地獲得學生此次課堂學習過程跟蹤的相關觀測數據,對此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及聽課情況等數據得出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綜合效率指標。教師了解和掌握學生在課堂中具體的學習狀況,能夠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客觀的、動態的分析和評價,可以根據分析出的數據立刻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展開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學習行為的指導和干預;另一方面,該系統還可以實時錄制整個課堂的全過程,任課教師能夠隨時申請獲取課堂全程錄像。教師通過觀看課程錄像可以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能夠清楚的掌握在某個知識點學生的接受程度,并且可以重新審視自己授課的方式和方法,這些都為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管理模式提供支撐。
根據實時觀測系統這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進行動態跟蹤,進而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有針對性的管理、對老師的教學過程實現有明確目標的改進。任課教師通過實時的觀測數據及時做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針對問題給學生提出適合學生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在今后的課堂中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一定的干預,并且觀測干預后的效果。針對個別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將這個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跟蹤的動態數據與干預前的動態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來測評實時觀測系統給出的動態數據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和干預是否有效。教師可以采取不定期的向學生公布學習行為跟蹤數據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跟蹤數據有針對性地將分析結果和改進意見反饋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在課堂上的問題,從而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
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動態跟蹤管理,了解和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任課教師能夠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取個性化、區別化的指導;學生可以明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改進學習方法,實現對教學過程全面的和有效的管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和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