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江蘇蘇豪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面臨著非常復雜的涉稅問題,我國稅務機關為破產企業制定了各項扶持和優惠政策,以幫助企業在破產重整中減輕企業稅負。但很多企業在破產重整環節,對各項涉稅政策的執行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效率低下、處理過程冗長等,難以充分體現相關涉稅政策的制定及實施價值。為此,本文通過分析重整過程各個環節將要面臨的各項涉稅問題以及相關的優惠政策,幫助破產企業認清稅收籌劃在重整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全面制定重整方案的必要性,幫助企業減輕稅務負擔降低重組成本。
企業進入破產重整直接原因是財務困難,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導致經營無法持續。破產重整中企業的涉稅問題對于已經喪失經營收入而亟待重生的企業而言極為關鍵,企業重整中涉及的稅收問題具體可以細分到破產重整受理前的稅收問題、執行破產重整計劃中產生的稅收問題和重整程序結束后繼續經營產生的稅收問題。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到重整草案被債權人委員會通過并被法院裁定認可階段,該階段的稅收主要是指重整企業歷史的欠稅。企業在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前被認為是正常企業,該部分稅金理應足額繳納,因此我國將該部分稅金認定為優先債權,人民法院強制批準重整草案的條件之一就是職工債權和稅收債權將獲得全額清償或代表管理稅收債權的稅務機關通過重整計劃草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基于保證稅收安全的前提出發,大部分稅務機關還是要求企業在重整程序前先完成對稅收債權的清償,這對于財務困難亟待重整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企業制定的重整計劃草案經法院裁定通過,由法院指定的破產管理人作為監督者,督促債務人按照重整計劃執行的階段,該階段的稅收主要是指草案執行過程中由于資產整合、債轉股等行為新產生的稅收,如:企業并購重組,債權人豁免債權等行為將產生企業所得稅,企業變賣資產將產生增值稅,相關經濟業務簽訂的合同將產生印花稅等。該部分稅收作為破產費用在實際發生時需要足額繳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執行的重整計劃是債務人和債權人從最大可能保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平衡各方關系后協商達成的一致結果,一般情況下重整企業并未獲得實際的資金流入,流動資金仍然不足,給重整企業帶來實質性的稅收義務增加了債務人的稅收負擔,影響了重整的積極性。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重整企業完成債權債務清理,法院宣布重整程序結束后企業恢復正常經營階段。這時的企業受過重創剛剛通過重整恢復正常,經營和財務基礎非常薄弱,企業為了擴大經營前期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但實際上該類企業并沒有充足的現金流可以支撐相關業務的擴大和由此所產生的稅費負擔,如果不能及時繳納相關稅費又將形成惡性循環。
破產重整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困難企業擺脫債務危機并恢復經營能力,幫助企業重生,因此破產重整制度的核心應當是對困難企業利益、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綜合考量。為了使重整企業掙脫稅收束縛,將資金用在更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方向,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稅收抵免和優惠政策,它賦予了債務人一定的稅收特權用以降低困難企業稅收負擔,以此激發企業重整積極性。
目前已有的涉及重整的稅收政策涵蓋了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契稅等多個稅種,如:《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重組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13號)、《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繼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改制重組有關契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7號)、《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繼續實施企業改制重組有關土地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7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改制過程中有關印花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3〕183號)。
盡管上述稅收政策中有不少優惠條款,但活生生的實踐表明,破產重整過程中,忽視稅務風險的企業不在少數,大部分破產重整方案竟然沒有進行重整稅務安排,許多方案甚至沒有任何涉稅條款。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企業通過破產重整、債務重組、兼并重組等方式尋求新生的過程中,稅收支持政策涉及面較廣,作用不容小覷。目前,并購重組相關稅收優惠不僅涉及稅種多,所涵蓋的重組類型也相對全面,這些稅收規定有利于消除企業重組過程中遇到的稅收障礙,保障重組正常進行。
破產企業在制定重整方案之前就應該全面考慮稅收效應,制定重整方案不考慮稅收規劃,計算重整成本不關注稅收因素,帶來的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企業尋求新生必須依法設計重整方案,依法起草相關債務化減合同協議,依法進行賬務處理,依法留存備查資料等,只有提前準備且保證整體稅務規劃的每個環節都合法,才可以規避重整過程中的稅務風險,充分享受優惠政策。
信用就是生產力,信用就是軟實力。隨著納稅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納稅信用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資產。通過重整獲得“新生”的企業,不僅擁有了脫胎換骨后的嶄新機體而且迎來了難得的納稅信用重建的機會。近年來,稅務系統持續完善納稅信用管理機制,研究完善相關制度,以積極支持破產重整企業修復信用。隨著我國征信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信用必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無形資產之一。
企業面臨破產危機時,破產重整屬于一種平衡并保全各方利益的重要措施,且該措施有助于規避大規模社會失業現象。國家在《破產法》《稅法》當中均為破產企業重組制定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以助企業獲得生機。企業破產重整中,涉稅政策包含有增值稅、土地使用稅、所得稅、契稅以及印花稅等,為使企業更規范、合理地處理涉稅政策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企業重整過程各個環節將要面臨的各項涉稅問題以及相關的政策的梳理,為破產重整企業提供政策依據,幫助其根據相關政策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策略,促使企業降低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