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杰 西藏恒遠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
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以新會計準則為代表的重要內容,為企業的會計工作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持。一方面,新會計準則的應用,對企業的并購行為起到一定的助益和支持,另一方面,并購過程中借助新會計準則,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助力企業的常態化發展
購買法,是當前企業經營活動中,較為常見的經營行為,即通過企業當前的市場公允值進行評估,然后以相應的貨幣進行購買,包括使用非貨幣類類資產等實物交換。在購買過程中,還需要承擔企業的負債等責任。應用購買法,需要建立在同等的基礎條件下,進行商業并購活動,當收購方存在多個購買成員時,并且未能統一各自的收購行為時,則需要借助股份存量或者其他方式,決定企業的并購行為。
權益結合法,是與并購企業進行股權交換,通過市場交易行為,讓企業雙方可以互相持有對方的股份。在國際市場中,對于權益結合法的使用,已經終止,但是在我國的市場活動中,還存有部分空間,并且在新會計處理機制中,明確該并購行為的處理辦法。
企業的投資行為,尤其針對并購企業的中小股東而言,其商業價值是以公司股價進行衡量,因此在傳統的利潤分配模式中,大部分的參考因素是針對企業的利潤表進行參考,尤其是在企業經營情況欠佳的時候,需要借助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良資產進行分析,由此可見利潤表是影響企業投資行為重要參考依據,在企業進行并購過程中,將企業合并業務相關財務報表進行統計和分析。以購買法為例,在同等條件下企業購買方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或者等價值物質,甚至會影響企業的經營,進而造成購買者的吸引力較低,因此會導致并購行為中斷,而利用權益結合法,并不會計算并購后的權益損失,并且會保持一段時期內的平穩利潤狀態,從而對投資者而言,更具備吸引力。
作為企業的債權人,雖然不能享受股東的分紅待遇,但是可以對企業實施放貸行為,從而獲取可觀的利息。類似的固定收入,在某種程度上,是債權人行使相應的權利,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風險。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激烈和緊張,企業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需要不斷吸納更多的資金,來實現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張,而通過舉借債務,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取相應的投資款項。
在購買過程中,企業并購的合并行為需要進行市場評估,進而獲取市場公允的實際價值。受通貨膨脹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資產評估的公允價值,高于資產的歷史成本,從而產生一定的增值。當并購行為的后期階段,對應的商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少,并且以資產減值的形式在凈利潤中進行體現,同時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進一步顯示出企業債權人資產的虛增,從而造成債權人的資金損失。
大多數企業在并購后,會出現利潤大幅提升的現象,但是入賬資產在權益結合法的應用策略下,要遠低于購買法的資產入賬總額,進一步說明財務報表反饋的具體情況。因此,購買法對比權益法,更加容易讓債權人產生不利影響,并且在并購期間會造成企業償還能力的過高評估。
作為企業的管理層,首先需要了解企業經營活動可能產生費用數據,其次可能存在部分管理層利用并購機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以購買法為例,在購買法的實踐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成果遠低于權益結合法的統計標準,從而導致管理層的薪酬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企業之間的策略實施,造成企業管理者的抵觸意識,最終以購買法進行并購,會導致并購行為存在諸多的風險性和不可確定性。另外,企業在并購后可能在利潤數據中,存在較大的波動,也會影響企業管理層的直接利益,甚至會導致企業管理層分紅數量的減少,進而導致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企業在合法經營過程中,科學應用會計處理方式,是確保并購過程合理有序的重要前提,同時還能夠減少企業并購過程中產生的經營風險。由于不同的會計政策對應的并購結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實際經營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明確具體的并購數據,按照新會計處理策略的要求和標準,處理相關的并購工作。當前企業并購策略中,大多以企業并購前與并購后,被收購企業是否歸于收購企業為依據,在收購過程中依然缺乏科學的并購管理辦法,尤其是在制度層面,未能切實有效應用企業收購管理應用辦法,導致企業會計管理辦法,僅僅停留在企業管理層面,未能實施到企業基層,影響制度的實際職能效應。因此,當前發展趨勢下,企業應該進一步提升會計準則的應用理念,完善各個條款的解釋內容,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和滲透,最大權利合理合規實現權益和法治的結合,保障收購企業的各項利益[1]。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大部分的企業會受到政府部門的政策影響,因此需要借助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作用,推動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科學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政府部門對于企業的經營不僅可以起到促進和改善作用,同時還能夠聯合國家財政機構,實現對企業部門間的監管和監督,有效規避企業存在的不良經營行為,并且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罰和處理,借助法制手段,保障新會計處理準則的實施成效。一方面,企業在進行并購過程中,存在部分企業進行偷稅漏稅等行為,同時在并購過程中進行利益輸送,掩蓋犯罪事實,而新會計處理機制,可以對相關情況進行遏制和規避,幫助企業在合法合規的環境中,實現對相關企業的收購行為;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在收購過程中,缺乏對收購企業的專業化判斷,導致企業收購過程中,未能做到相應的評估和審核,而借助政府部門的服務體系,可以對目標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評估和分析,提升資產分析過程中相關數據的準確性,保障企業收購過程中存在的其他風險產生。政府對企業的幫助和支持,是基于企業合法合規的經營行為中實現,同時借助政府的全面性覆蓋,推動企業在收購過程以新會計處理原則為基礎,不斷提升企業的經營標準和經營水平,為企業構建健康化的發展體系[2]。
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是決定企業并購行為合法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會計人員是并購過程中的核心操作人員,任何的行為和流程,都會影響并購行為,另一方面,在當前社會的市場經營活動中,企業并購行為大多是行業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存在業務操作與流程操作的復雜性,會計人員極容易在并購過程中受到其他的人為干擾,導致并購過程更加復雜和煩瑣。借助新會計準則,以會計人員專業素養為核心,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同時在企業并購活動中,簽訂企業并購活動備忘錄,切實履行企業會計人員的基本素養,并且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努力提升企業經營活動的專業知識,促進企業并購行的有序開展,并可以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憑借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對于經營業務的有效判斷,規范企業的合法行為,為企業并購事項,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3]。
在新會計準則的指導幫助下,企業并購會計處理工作會更加保障和安全,另外以新會計準則的為核心,通過強化新會計準則的應用理念,強化政府部門的監督力度,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可以全方位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障企業并購過程中,有效避免傳統企業并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助力企業合法合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