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慶 烏魯木齊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審計風險是審計理論體系下最值得研究與防范的因素,通常與審計證據、審計重要性等概念捆綁為一體進行討論。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各城市銀行業務也由傳統的柜臺式金融業務逐步轉向互聯網金融業務,因此為滿足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需求,在銀行內部實際審計過程中,城市商業銀行審計人員需從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程序的執行以及出具審計報告等全流程綜合考慮審計風險。科學客觀的認識審計風險是城市商業銀行審計部門人員的一項重要業務能力,也正如此,銀行審計人員能否客觀公正的對待審計風險將直接影響審計過程是否能夠成功。
風險導向審計的初衷是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是指在通過調查與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運營與控制的前提下,審計人員結合被審計企業運營的關鍵數據后對被審計單位風險與嚴重程度進行判斷與分析后,并將有限的審計資源投入到重要的有一定變量的審計領域,同時根據風險指標與嚴重程度搭建與采取有針對性的審計方案,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剩余審計風險。風險導向審計的指導思想為時刻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假設,只有時刻秉持這種專業的審計思想,才能較為全面且高效率的實現審計目標。除此之外,在對城市商業銀行內部進行常規的內部控制檢查與評價的同時,還應客觀合理地評價銀行經營是否合規、經營過程中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等情況。只有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拓寬審計思路與視野,綜合考慮城市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將審計過程與風險評估緊密結合,才能實現高效審計。
本文基于財政部于2006年所頒布的注冊會計師新準則中所規定的模型來進行審計風險計算,所運用的公式如下:
審計風險計量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城市商業銀行在某種意義上也等同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一般認為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財務報表在未被審計時就已經存在錯報、瞞報等風險考量。因此,在進行互聯網金融企業審計時,審計人員應對獲取的材料數據進行整體分析,從企業運行全局角度把握企業運營的風險,從而預估與預判該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計算能力及水平。檢查風險則指被審計企業存在錯報且錯報項單獨或與其他連同項為重大錯報項時,審計人員并未發現的風險。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貫穿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審計過程中,需要審計人員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審計過程極其敏感、具備敏銳的識別與評價能力,科學合理地化解與降低風險。
基于現代化風險導向下的互聯網金融審計,需要城市商業銀行審計部門人員對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和經營環境有著充分的了解和認知,并由此制定符合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個性化的審計程序。為了制定個性化的設計程序,銀行審計部門可以結合審計理論和軟件開發合作商,從而建立適合互聯網金融行業審計信息中心。審計信息中心配備相關的硬件和軟件工具,幫助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在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審計時,可以更好的了解被審計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戰略目標、核心競爭力、風險管理和金融業績狀況。對互聯網審計的單位和簽字確認的單位都需要同時對原始數據進行備份,從而做到數據的安全存儲和相關監督。
針對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審計有別于傳統行業的審計工作,由于現代審計理論和實踐方案也在不斷更新,因此,為了更好的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現代風險導向下的審計,就需要對現有的審計人員進行知識結構體系的更新和提升。一方面,審計機構應該為審計人員提高現代化審計理論的培訓課程,同時強化審計人員運用計算機進行審計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審計人員本身也應該更多的對相關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學習,了解行業的運營模式、風險管理模式等。在學校的教育課程設計中,可以適當的增加互聯網金融行業相關的審計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從而讓審計人員在校園中就具備相關的知識結構。
眾所周知,手段的創新往往超前于制度的更新與完善,且經驗豐富的管理層也非常擅長通過創新模式逃避法律法規的監管。根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原則,審計人員應該慎之又慎,并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以適配當前金融風險審計現狀,從而促進審計行業更加科學合理。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的制動過程中,要緊緊貼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實際進行考量,從而制定更加符合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督管理細則,規范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行為規范。
當前,國內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更多還是停留在傳統風險導向下的審計階段,對現代風險導向下的審計并沒有實踐應用。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演變,金融行業已經呈現多種多樣的態勢,尤其是互聯網金融更是特別新穎的行業模式。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必須引入現代風險導向下審計理論,從而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有效審查,進一步推動審計向更高水平發展,不斷減少影響審計工作的負向因素。審計部門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審計的過程中,可以建立網絡審計信息中心,幫助審計人員更加方便快速的完成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