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 寶泉嶺管理局中心醫院
醫院科室成本核算以醫院科室為單位構成成本計算的基本單位,是構成醫療成本核算與病種醫療成本核算的基礎。通過核算結果形成比對機制,找到科室之間業務開展、經營活動過程的問題,從而有效減少非必要性開支,整合收支配比,形成有效醫療資源的最大利用化,從而對于醫院整體資源配置形成積極效應。
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醫院的角色轉換也發生著較大變化。由從前的國家統一財政性撥款到面向市場形成醫療供給側結構改革,面對競爭壓力,部分醫院的經費開支與經營收入形成緊張局面。因此,為了提高資金在醫院的利用率、有效控制科室成本的支出,加強有效成本核算勢在必行。通過設置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更好的強化醫院工作人員在成本支出方面的集約意識,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配給,形成最大利用優勢的發揮,更好的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服務。
科室崗位設置與工作內容,使得科室在進行核算時選擇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核算的方式與切入點不盡相同。[1]與此同時,還要強化科室適時對外財務會計披露制度以及內部財務管理公開制度,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便于科室人員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醫院科室內部,根據崗位分工、科室工作職責內容將科室內部經濟業務的往來處理和簡單的財務狀況分析匯總工作形成完備的配套的管理機制,機制之下明確分工并且劃定職責。此外,強化配套管理機制的制度化,以制度約束具體管理行為,形成科室核算工作的常態化與完善化。
財務人員自身素質的要求對于崗位的需要至關重要,并且對于整體核算體系的質量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3]對于科室核算人員,雖不為專業化財務人員,但基于對科室核算結果與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的意義,也就需要加強核算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并且按照財務人員標準強化核算技能、提升職業道德操守。
按照統一規劃與分配的思路,綜合加強科室核算體系對于形成科室成本的有效控制有著巨大的能動性作用。同時,通過科室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做到科室開源節流與成本有效利用,對提高科室效益具有積極促進性利益,醫院也將因此而實現效益利益的最大化。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考勤考核屬于科室員工獲取業績考核最為直觀的方式方法。一般來講,以滿員考勤作為獎勵的基礎,形成制度化、體例化的固定。嚴格的考勤制度對于科室員工的要求一視同仁,做到令行禁止的強制規定性效力的約束機制,也為通過紀律規定形式成為核算成本支出的第一位考核要求。
盈利是作為面向市場而存在于醫院的最直觀需要,同時也是醫院財務會計進行核算的直觀依據。[2]科室員工核算以會計年度作為核算期限,以盈利情況達到與否作為科室獲取獎勵的條件和資格。以追求科室化盈利而實現科室人員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標準、嚴要求”形成以醫療服務質量促進盈利化的良性循環模式。
通過各科室與醫院所簽訂的目標管理負責考核書等相關資料,從科室的人員的思想政治表現與職業道德操守的考量、業務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水平、人才發展培養與科研技術水平等因素作為科室考量的因素。并且,要形成以科室為單位的考核對象專一化,形成醫院科室之間在考核上的“追趕超越”,達到科室間良性競爭的效果。
作為逐步面相于社會的醫院,設定科室核算制度與體制需要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借助于良好的制度能夠有效的落實與運行,并非能起到立竿見影化的效果,并且建立的制度體系也絕非迅速成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由醫院作為主體結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度以及政府管理的相關措施的積極出臺才能步入發展的正軌與快車道。而作為醫院的戰略發展目標,積極適應市場的需求、患者的需求,首要前提就是做好各醫院科室核算的過程、明確化目標的設定與完成,并通過核算過程形成科室成本的有效控制,做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并以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患者為目的而更加提高科室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