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英 廈門市集美區(qū)審計事務中心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績效審計受到了重視,并取得了空前的發(fā)展。當前,對我們經濟的下行壓力持續(xù)增加,公眾對公共資源的需求也在增加,公眾更加注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公共資源的績效更加突出。在這樣大的變化中,如何在更高水平上為國家和政府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轉型提供服務,以及如何改善公共資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政府及其官員的腐敗并促進政府的建設,是政府績效審計解決的問題。
政府績效審計是對公共部門行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的評價。同時提出了四個績效審計的目標,具體是:公共部門是否合理優(yōu)化使用公共資源;以審計報告的形式對實施過程予以說明;提高公眾使用信息的質量;確定適當的經濟責任。政府績效審計的核心內容依然是對公共部門使用或管理公共資金和公共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評價。結合中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現(xiàn)實,前審計長劉家義定義了政府績效審計。他認為績效審計是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根據國家法律和通用標準,對政府履行公共責任、分配、管理和使用公共資源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對經濟和社會公共資源的科學審查,考慮、分析和評估。其目的是促進全面、協(xié)調、有效和可持續(xù)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
要提升政府績效審計的效果,首先需要樹立全新的績效審計觀念,在公共管理中,政府一定要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樹立全新的績效審計觀念,提升當前社會公眾的滿意度,實現(xiàn)政府發(fā)展的目標。對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不斷調整,在審計過程中營造更加理想的環(huán)境,加強政府績效審計的全面性,對其中存在的困難進行綜合分析,防止審計人員的思想過于迂腐。在發(fā)展過程中,也要結合政府和社會當前發(fā)展要求提高對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視,促進績效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此外,為了進一步確保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一定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宣傳,讓政府各個部門都能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推動績效審計效果的提升。政府績效審計目標涵蓋經濟、社會、法律等效益方面的內容,因此在落實績效審計工作時,必須以這些方面的內容為落腳點,保證其他工作的開展更為順利、高效。政府績效審計工作人員需要從整體角度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法律效應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考量,明確三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保證審計內容與方法適配性更強、內部構造更為詳細,如此才能讓審計目標與工作發(fā)揮出更大的環(huán)境適應性,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1]。
大數據時代下,持續(xù)績效審計和前瞻性績效審計成為績效審計進一步發(fā)展的新命題。為改變當前以事后審計為主的審計模式,大數據審計平臺的建立必須提速。考慮到數據的移動、存儲與備份,大數據審計平臺需要由數據移動平臺、數據分析平臺、數據儲存平臺和數據備份平臺共同構成。通過數據移動平臺,被審計對象可以快速上傳其相關審計數據,降低數據移動所產生的成本消耗。數據分析平臺的構建,需要合適的績效審計分析模型和分析軟件來支撐,審計分析模型主要有查詢型分析、多維分析和挖掘型分析。為了防范操作失誤或系統(tǒng)問題導致數據丟失風險,數據備份平臺需要對較為重要的或調取頻次較高的數據及時備份。在通過大數據審計平臺進行績效審計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信息過載的問題。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信息過載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對現(xiàn)有信息的利用率較低;二是收集到的信息成為績效審計的阻礙而不是幫助。主要表現(xiàn)為區(qū)分相關信息較為復雜,難以理解細節(jié)與整體視角之間的相關性。出現(xiàn)信息過載的原因與信息的具體特征相關,如不確定性程度、模糊性、復雜性等[2]。因此,要格外重視審計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
在各級審計機關內部組建績效審計部門,為財政、教科文衛(wèi)、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固定資產投資等審計提供績效審計支持,也可以通過專門由績效審計部門牽頭主持績效審計項目的方式來促進政府績效審計提質增效;由審計署牽頭組建國家績效審計專家?guī)欤θ霂鞂<业莫毩⑿浴㈠噙x標準、專業(yè)勝任能力、待遇以及如何配合績效審計等事項進行規(guī)范;《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中指出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建立健全審計業(yè)務管理制度,試點地區(qū)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計劃由省級審計機關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籌組織本地區(qū)審計機關力量,開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項目審計。文件印發(fā)后為省級審計機關統(tǒng)一構建符合本省省情的政府績效審計專家?guī)焯峁┝苏咭罁推鯔C,市縣級審計機關人員規(guī)模從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由市縣審計機關組建專家?guī)祀y度大,省級審計機關統(tǒng)一組建省級績效審計專家?guī)旌拖嚓P規(guī)范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開展績效審計時,省市縣審計機關可以根據項目要求從省級績效審計專家?guī)熘羞x擇相關領域內專家,為高質量開展績效審計提供支持。
總而言之,我國政府績效審計主要由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審計組成。在進行政府績效審計評價過程中,一定要加強項目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掌握各項專業(yè)知識,從各環(huán)節(jié)入手,展開審計評價工作,使審計評價目標逐漸細化。前期的設計階段到最后的驗收階段,層層分解,能使當前建設的工程造價的有效性提升,保證各項資金使用科學、合理,為工程的績效審計評價提供經濟支持,也要通過積極的探索促進我國政府的經濟效益和戰(zhàn)略目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