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雙雙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人工智能是伴隨計算機科學、互聯網細化、延伸下出現的一個分支,其研究重點在于語言處理、語音識別、機器人與專家系統等方面。在研究成果的不斷積累下,人工智能得到了較大發展,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延伸,對于各個行業均產生了深刻影響,在這一背景下,相適應的,人工智能也促進了會計行業的轉型與發展。
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行業,可以對崗位進行合理搭配,從而有效減少從業人員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成效。在傳統會計工作中,低效工作普遍存在,人工智能的運用,幫助了從業人員擺脫了煩瑣程序,從復雜數據中提煉出有益信息,簡化了整個業務流程,讓會計人員有更多精力、時間來處理其他工作。
在會計行業中,真實性是其基本準則,盡管會計行業日新月異,但是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依然是以人為主,不僅會出現偏差,也容易產生欺詐行為,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需要盡可能減少參與人數。人工智能是基于金融領域專家經驗、理論作為基礎,采用科學的決策程序構建的會計數據模型,從各個層次、角度來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減少參與人員,減少人工決策造成的信息失真概率,也大幅降低了欺詐、人為篡改問題的發生率。
在現代企業發展中,內部監控、風險管理均是重點工作,借助風險預警模型找到財務數據,再借助人工智能識別,可幫助企業規避各類財務風險,在風險發生前,就進行了預警。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預警機制不健全,無法讓會計人員做出有效判斷,將傳統財務專家決策體系、人工智能結合,可以不間斷記錄相關財務數據,綜合多個領域專家意見發揮財務風險預警作用,為企業有效運行奠定基礎。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也打破了傳統的審計工作模式,取消了以往的手工職位,由管理者、計劃經營者來替代會計崗位,改變了財務狀況分工。在審計工作上,要求增加精通審計軟件、財務的技術人員,能夠識別出新時期的錯誤類型、欺詐形式,讓審計工作更具針對性。
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應用盡管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壓力,減小其工作核算量,但也讓企業對會計人員需求量下滑,減少了會計人才就業機會。就當前來看,市場上的會計人才已經趨于飽和,人才供給大于需求,人工智能的發展相當于對會計人才的“裁員”,對于本來就就業難度偏高的職業更是雪上加霜。同時,在如今的人工智能時代下,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不僅要求人才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數據分析、參與決策、評估預測工作要求,會計人才從核算型朝著管理型的改革,并要求人才具備稅法、信息管理、數據分析、金融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夠為企業提出合理建議。而高校、高職院校作為會計人才的培育搖籃,要對接時代發展,改變育人模式,致力于培養人工智能時代需求的管理型會計人才,拓展人才的國際化視野,鍛煉其國際交流能力,鼓勵人才考取含金量較高的財務證書,具備國際化勝任能力。
人工智能的應用需要用數據信息的方式來存儲、呈現會計信息,雖然查找便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信息安全威脅問題,若系統運行異常或者遭到黑客攻擊,很容易導致會計信息丟失、被竊取,如果沒有采用科學的保護措施,會導致企業機密信息泄露,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對于企業管理層,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構建出與人工智能時代相符的全新商業、思維模式,將人工智能應用在企業文化建設、經營理念構建上,在發揮出人工智能在數據分析處理、信息共享優勢的同時,調整企業內部崗位設置,積極應對潛在數據安全風險,引入安全防護技術,利用加密技術、數據本源來發揮出人工智能的積極價值。
多年來,我國對于科技發展持高度重視態度,對于人工智能,也在政策、資金上予以了大力扶持。人工智能是一項新型技術,在應用環節,缺乏完善的立法,讓少數企業出現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為,這是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應用的法律風險,人工智能是依照數據設置好的算法,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學界還缺乏關于道德、社會責任上的研究,特別是在財務上,過于關注經濟利益,很容易帶來副作用。近幾年來,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風險等問題屢見報端,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推廣中最受關注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廣泛應用,需要構建與之相關的會計信用體系,在這一方面,要發揮出政府主導作用,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會計信用體系,修改會計準則,加強信用生態建設,以此來降低人工智能應用的法律風險。
在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會計工作模式發生了變化,人工智能與會計領域的結合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會計信息化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必然發展潮流,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必然產物,引領了會計領域的迭代換新。在人工智能的應用上,要做到趨利避害,合理利用,并且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同時從教育、企業安全等方向著手,降低人才和信息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