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房地產行業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行業,自2019年開始,我國商品房的成交面積速度正在逐漸放緩,房地產發展將重點放在政策調控中,主要目的是能夠實現房地產業的穩固發展。在此背景下,社會市場中對房地產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因此,很多高職院校開設房地產專業,房地產專業在教育教學開展中,要將培養更多人才作為重點與關鍵。為社會市場輸送更多人才,為房地產企業發展提供更多動力。所以,本文將針對高職房地產專業經紀人才培養模式相應內容進行闡述。
在如今新形勢發展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經濟人才需求發展趨勢,通常情況下會被分為不同方面,比如,房地產評估、房地產咨詢、經紀業以及房地產資產經營管理人才;住宅開發、商業地產以及其他類型物業開發經濟管理人才,在這一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對人才進行細化與專業化,提升人才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傳統人才需求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以及市場需求。因此,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與優化,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為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課堂,促使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都可以得到提升,使得學生能夠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高職房地產專業經紀人才現狀,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與分析:
(1)經紀行業的特點,會對學生就業意愿產生影響。房地產經紀行業實際上屬于知識與勞動密集型行業,知識密集型主要體現在房地產經濟企業,需要參與到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員工的專業能力會對實際業務水平產生直接影響。勞動密集型主要體現在經濟行業的工作性質中,在房源以及客源的尋找中,需要經紀人能夠深入到市場中,做到勤跑勤問。比如,通過電話聯系方式或者掃街工作方式等,需要付出勞動力,而且要具備較強溝通能力,否則將無法獲取有效房源與客源。
(2)實習生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企業管理制度。房地產專業校企合作屬于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的嘗試,因此,并沒有構建完善實習生管理制度[1]。即使在企業中有著完善的員工手冊,并將其作為員工的培養準則,但因為學生是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到企業中工作,使得很多學生對于自身定位以及角色沒有正確定位,在短時間內無法對自身角色進行轉變。這一情況的出現,使得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會出現摩擦,而且很難快速適應企業實際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對于學生無法起到良好約束作用。定位出現偏差,那么學生會出現心理落差,對學生學習以及工作會產生很大影響。
為使得高職院校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可以將賽訓結合,以賽促改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合理應用。該模式主要是通過比賽的方式,對房地產專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創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體系改革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這樣可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于完善。在職業技能比賽項目的明確中,要圍繞房地產企業或者行業實際生產、經營發展實際情況展開,在此期間,要保證項目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相符合,加強與企業的聯系,這樣高職院校培養的專業工作人才,可以滿足市場需求[2]。在賽訓結合,以賽促改模式背景下,職業技能比賽的戰略滲透、技術滲透、資源滲透以及文化滲透等,需要學生以及學校方面能夠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在此背景下,針對職業技能比賽標準以及要求等進行明確,促使人才培養質量可以得到不斷提升。校企合作機制下,各類技術難題都將會得到更好解決。將企業經營管理念,更好融入高職房地產專業經紀人才培養中,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在賽訓結合,以賽促改模式下,要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完善,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良好教學氛圍等作為重點與關鍵。通過舉行各種不同職業技能比賽,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就業能力能夠有正確認識與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學的有效性會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要構建人才考評機制,確保能夠對人才作出科學合理評價,這樣學生也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措施與調整措施,實現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
在高職房地產專業經紀人才培養模式中,眾籌模式是其中一個重要模式,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同時滿足房地產行業實際需求。在該種模式下,可以為房地產行業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在房地產人才培養的眾籌模式中,要采用不同方式,比如,三階段能力遞進方式、多學段工學交替模式。雙主體合作育人方式等[3]。企業要與高職院校之間進行深入合作與交流,為其提供房地產經紀門店、售樓部、精品小區以及估價公司等專業的人才培養平臺,這樣可以為學生的實習與實訓提供高質量服務。在具體的落實中,可以將職業基本能力、綜合能力以及職業能力作為主要遞進方式,對于行業協會、專業社團以及企業師傅給予更多關注與重視,確保彼此之間的相互協作。除此之外,針對不同年級學生,要提供針對性學習內容,這樣學生專業能力才可以得到提升。比如,提供樓盤參觀、房屋檢驗、現場勘查以及跟崗實習等。實現不同學段工學交替,以及課程教學項目工學交替。
綜上所述,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高職房地產專業經紀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行創新與完善。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市場中對人才的需求。在實際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中,要對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發展實際情況有正確認識,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