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雪梅 中華人民共和國貴陽海關
法務會計專業目前尚屬于邊緣性學科,這一新生事物還未被列入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專業目錄,因此造成了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緊缺。目前,雖有部分院校開設了法務會計方向,但課程設置不統一,不規范,學科屬性未定,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管理體系,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科知識上的交叉整合。該項專業人才需既精通會計又掌握法律,運用會計專業技能分析案件財務資料,在司法過程中論證效驗財務證據,這就對該創新型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我國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市場經濟發展更加迅猛,經濟問題也隨之增多,社會及公檢法機關對于法務會計這一新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
我國目前從從事會計和法律的職業人員幾乎不具備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在眾多司法案例中,法務會計應用其實較為廣泛,通常表現為涉案財務取證困難即無法用會計知識分析提取案件中所涉及的財務數據情況。大多數警官、檢察官和律師等公法人員都不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因此難以分析提供有利證據,很難通過法律手段保證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等待會計師事務所介入對其進行司法認定出具審計報告的過程過于復雜、時間過長,案件遲遲不能結案。
當前法務會計行業急需建立專業人才儲備庫,使其該行業發展呈現有效職場應用,這將是我國法務會計行業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尚未開設本科法務會計專業,有且僅是高校研究生專業中,如經濟學或會計學的一個研究方向,沒有完整體系的教學,系統知識的梳理,根本無法達到交叉學科間知識的融合。如今形式的發展模式,僅僅限于培養出合格的會計師與培養出合格的律師這類單一型人才,并不利于培養出優秀的法務會計師這類創新性人才。在西方國家市場貿易長期自由化,很早就出現了法務會計,相對我國而言在國外法務會計發展已日漸成熟。雖然法務會計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也進一步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厚積薄發,未來各行業的專業人才必走上高精尖的金字塔。
社會的進步推動著高質量專業人才發展,各高校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目前,普遍高校教學專業設置較為傳統,而課程的價值應在于知識的傳承和創新,則緊跟時代步伐重新審視與拓展專業設置,不斷適應社會對人才的新增需求。法務會計是一個復合型學科,需要同時開設會計、審計、法律、邏輯等多個專業課程。我國應加快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鼓勵經濟類高等院校積極申報開設法務會計專業這一專業。高校在制定該專業教學計劃時,應考慮會計審計方面的專業課程結合司法實踐,開設證據學、邏輯學、司法鑒定等方向課程,且教學過程中多融入案例模擬教學。
法務會計專業在我國研究生與博士生的培養中依然空缺,應加快匹配增設法務會計專業碩士、博士,來滿足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對自身教育層級及專業提升方向的發展。設置單獨的法務會計碩士專業,報考條件應設限為獲得會計學或法學學士學位,另外報考在職研究生的考生應獲得律師或是會計師資格。對現有會計學碩士、法學碩士以及會計學博士上增設法學研究、會計學研究方向,鼓勵單一人才逐步向復合型人才轉型升級。
納入權威官方機構管理資格認定,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實施方案及準則制度,可參考注冊會計師、律師的資格認定,法務會計師的資格的認定也應作為一項基礎管理工作。分情況來進行認定:
一方面是直接認定,對具備雙重知識的資深教師、專家學者等高級人才通過材料申報直接認定資格;對取得律師執照和注冊會計師雙證且執業的人員直接認定為法務會計師,建立人才儲備庫,培養后續人才。另一方面是開展法務會計師資格考試工作,設置專業考試科目,通過三至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考試,獲得資格認定。鼓勵律師或注冊會計師參加該考試,設置免考條件,律師可以免考法律科目,注冊會計師可以免考財務科目,考試通過后,即認定法務會計師資格。
職業培訓是專業技能的提升和專業人員之間學術探討的機會,法務會計專業的培訓可以通過補充教育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考試考核進行,這種培訓必定是長期的,固定的循環模式。對法律執業人員的培訓著重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對財務從業人員的培訓著重法律邏輯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正從事法務會計的人員與獲得雙證直接認定的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則應更加注重邏輯,案例教學,提升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職業培訓自身知識,操作技能的提升,是從業人員的必備條件。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人才工作,人才戰略是國家戰略,我國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專業人才皆為各行各業的共同渴望。加強法務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升級轉型,將會計綜合人才推向縱深發展。實現法務會計職業化,持續提升法務會計專業能力,凝聚學術和實務的力量,有效服務產業市場和資本市場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解決復雜的會計語言與法律語言之間的轉換問題,積極應對國際國內環境挑戰,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