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速推進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實現創新型市場經濟建設、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上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模式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理論探討和實踐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但是,我國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除了高校自身問題,政府的支持不夠、企業的參與不高、行業的配合有限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教育的發展,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商貿專業群“41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豐富和創新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內涵、新路徑。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目標定位與本科學院和中職學院的培養目標差異化不大,沒有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的發展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偏離了市場需求和高職學生的特點。
高職學院許多教師并未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加之自身缺乏實踐技能,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無法實現高職教育的目標。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以認知實習居多,缺少深層次的生產實習。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以遼寧現代服務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在揭示人才成長規律和培養規律基礎上,采用“校企深度融合、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等舉措,主動對接企業需求,系統設計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解決了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不對接的問題,有效推動學校專業教學改革,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最終實現專業結構及其內涵、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成效與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全面對接的相關問題。
“441”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四融合、四階遞進、學賽創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八娜诤稀保浩髽I與學校文化融合、學業與職業融合、課堂與職場融合、課程與崗位技能融合。“四階遞進”:實現學生職場認知能力—工作過程能力—職場綜合能力到就業創業能力的四階遞進。構建雙軌制四階遞進人才能力培養機制,即校內、校外,理論與實踐并行方式,學校學習、企業實踐,在學校學習、再企業實踐交替螺旋上升,將仿真實訓、企業實踐和創業同時并舉,貫穿于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四個階段?!皩W賽創一體”: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形成“學賽創一體”機制。
(1)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機制
深入剖析校企深度融合的途徑,加強校企合作,從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融合、學業與職業融合、課堂與職場融合、課程與崗位技能融合,四方面進行深度融合。
(2)創新教學組織管理,實施“雙軌制”
打破原有教學組織管理,即學生在學校完成理論學習,再到企業實踐學習。實施“雙軌制”,校內、校外,理論與實踐并行,即學校學習、企業實踐,在學校學習、再企業實踐交替螺旋上升,將仿真實訓和企業實踐、創業同時并舉,貫穿于素質能力培養的四個階段。
(3)分階段,實施學生能力培養
按照高職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和能力培養過程,將高職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第1學期,通過認識實習+認知性仿真綜合實訓,實現職場認知能力的培養;第二階段,第2、3、4學期,通過專業課程仿真實訓+跟崗實習,實現學生工作過程能力的培養;第三階段,第5、6學期,通過專業性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實現學生職場綜合能力的培養;第四階段,第5、6學期,通過實戰訓練+創業,完成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該四階段能力培養層層遞進,符合人才培養規律。
(4)“學賽創一體”,實施以學生為中心個性培養
構建技能大賽體系,形成大賽與課堂教學融合機制。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個性化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與綜合素質。從競賽項目中為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挖掘適當載體,組建專業社團,引入大賽機制,培養學生創業意識,以創業帶動就業。營造校園氛圍,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激情,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441”人才培養模式在我院現代商貿專業群各專業中應用效果顯著,畢業生適應性明顯增強,就業率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強。這一模式對同類院校、企業產生積極影響與輻射效應,獲得廣泛好評,社會聲譽顯著提升。
總之,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44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較好地解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問題,探索了企業與學校文化融合、學業與職業融合、課堂與職場融合、課程與崗位技能融合,四方面進行深度融合的途徑;解決了教學模式改革的問題,提出了如何構建雙軌制四階遞進人才能力培養機制,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路徑;解決了教學方法的問題,實施“學賽創一體”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個性化培養,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