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國有林保護中心
天然林保護是在當前國家特別重視生態環境現狀下而實施的一項重要工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新林業的健康良好發展。而森林管護工作是天然林保護中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提高病蟲害治理能力、減少亂砍濫伐現象等,能夠充分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現階段森林管護工作面臨一些困境,影響了其實際效果和積極作用的發揮。
在天然林保護中,森林管護工作主要面臨的困境即是投入資金不足。隨著保護工程的逐步落實,管護范圍和面積越來越大,但相關資金并沒有得到追加,在分攤之下,就造成單位管護資金不足,很難滿足新時期下的森林管護需求。同時,還存在管護人員的薪酬待遇低的問題,通常來說,相關管護人員的工作發放是以天然林保護工程啟動階段的收入水平為標準,不過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其薪資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導致落后于社會平均水平,社會福利保障也相對缺乏,致使森林管護人員大量流失,存在人員不足等現狀[1]。
由于當前森林管護人員的數量不足,并且天然林保護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護人員的人均管理面積增大,工作壓力較大。并且再加之森林管護資金投入較少,天然林保護工程所能利用的資金存在不足,為緩解這一狀況,只能通過提高員工素質、雇傭廉價人力資源等,以維持單位正常運行。這種現狀就會造成森林管護人員的結構不合理,比如在很多天然林保護中,從事管護工作的人員多是年齡偏大、林業知識匱乏、現代化管護理念不清晰等,在實際的管護工作中易出現管護不當等情況,不能充分保護天然林資源[2]。
在天然林保護中的森林管護工作在當前面臨的困境,還包括監管和宣傳力度需要提高,比如在當地區域內對森林管護的宣傳范圍和深度不足,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的意識沒有得到提升。同時當地生產與自然生態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存在犧牲環境換取經濟效益的現象,致使森林資源遭到破壞。
另外一方面,在天然林保護工程中,對森林管護監管還存在缺陷,其受到監管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當地基礎監管設施的不完善影響,導致一些森林管護政策和規范制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阻礙了管護工作的開展。
針對當前天然林保護中森林管護工作面臨的困境和問題,應當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國家及各級政府都在根據森林管護的實際需求,追加支持資金,保障天然林保護項目的順利實施,促使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
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管護人員的薪酬體系,這是其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保障其合法權益的一項措施。在具體實踐中,則可以按照社會平均收入水平調整工資發放標準,同時建立高效的補償基金制度,以此充分調動森林管護人員的積極性。
相關單位及部門要優化現有森林管護人員結構,首先是完善從業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吸引優秀人員,充足森林管護工作隊伍,以解決當前存在的人均管護森林面積過大的情況,同時注重吸引年輕專業人才。
其次,要積極開展天然林保護專業培訓,加強森林管護方法、方式、理念等學習指導,改善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在這一過程中,相關管護單位可以組織管護人員進行再教育、外出交流學習、模塊化小班培訓等,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從而提高森林管理水平。
在天然林保護中,提高森林管護工作質量必須要提高管護人員及周圍民眾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從根本上推動保護工程和管護措施的有效落實。所以各級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出臺相關保護政策和規定,比如限制生產區域范圍,設立森林管護區,并設置森林保護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同時管護單位要積極利用現代化新媒體,形成網絡、電視、報紙等多渠道宣傳體系,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貼吧、短視頻平臺等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并科普森林管護知識,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森林管護體系。最后一方面,政府及管護單位要加強管護執法,嚴格遵循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對不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并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最大限度的保護森林資源。
綜上所述,森林管護工作作為天然林保護工程中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對于自然環境保護、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管護單位應當結合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現階段森林管護工作面臨的困境,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薪酬體系、優化管護人員結構以及擴大宣傳影響,提高監管力度等策略,提高森林管護工作的實效性,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