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源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聽神經鞘瘤主要發生于患者的聽神經前庭階段或聽神經耳蝸部位,多表現為聽力下降。隨著現代生產生活的快速發展變化,很多人發生壓迫面神經以及三叉神經痛的問題,后主腦神經和小腦都受到損傷,表現為面部痙攣、麻木或吞咽困難等。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加強了對聽神經鞘瘤的治療干預,且將治療理念從傳統的手術指導、盲目追求切除治療轉變為現代化的腦神經保護治療,對此延伸了很多治療措施。本研究對腦神經保護途徑、聽神經鞘瘤的治療進展進行了相關研究。
20世紀60年代,西方醫學家豪爾斯就將顯微神經技術運用到了聽神經鞘瘤手術中,經過顯微神經技術的處理,提升了整個神經鞘瘤的治療質量,減少手術后神經功能的保護。隨著現代醫學檢查檢驗技術的提升,MRI、CT技術也為優化神經鞘瘤有較大幫助,表明該技術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1997年,西方醫學家就通過顯微鞘瘤手術實現了90%以上的鞘瘤切除術,保留了60%以上的蝸神經,至此,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依然是切除聽神經瘤的主要治療手段。聽神經鞘瘤技術目前包括枕下乙狀竇后入路、經迷路入路等形式。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分辨的MRI技術和對應的三維重建模技術也成為優化聽神經瘤診斷、確定患病位置的重要技術,為判斷神經走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為臨床醫生分析病情、確定治療途徑奠定了基礎。該手術技術的應用減少了術中對患者腫瘤周圍神經以及血管的誤傷問題,通過高分辨率MIR檢驗分析,提高了聽神經瘤的診斷效果和預后治療質量。
通過高分辨率的MIR結合尸體解剖分析,觀察整個前庭蝸神經的位置以及走向,并經過高分辨率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前庭治療結果的有效性,且該結果和尸體解剖后的觀察結果一致。經過對應的MRI三維重建模型處理,確定腫瘤位置以及對腫瘤位置的分析、整個腫瘤的起源以及預測結果和手術結果有較大差異,較為明顯的是通過運行的可信檢測技術,整個手術腦脊液的釋放也存在較大問題,且經過聽神經瘤位置和神經走向的變化,手術前的MRI也只能作為參考,手術中聽神經瘤的定位以及神經走向判斷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分析。
在聽神經瘤手術操作中,聽神經、面部神經多會被腫瘤擠壓成薄膜,經過后期的拉長以及小腦角的處理,在顯微鏡下也難以發現,若長時間滯留,就會因為錯誤切除腫瘤造成患者神經損傷問題,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狀態。
在患者橋小腦角手術中運用面部神經檢測技術,可以提升患者面部神經的肌電圖檢測質量以及前庭神經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監測水平,對分析患者的神經瘤診斷技術有較大促進作用。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的運行,目前較為流行的是EMG雙通道監測系統,通過皮下針形電極記錄途徑、音頻放大監測途徑,不斷提升整個體系的運行質量,并在整個神經面部感知和處理的基礎上,提升整個面部神經的刺激處理效果。做好機械牽拉和損傷處理,結合雙相或多相位的高幅電位變化情況,促使整個器械發出警報,并提醒醫生執行對應的操作,防止對患者的肢體造成損傷。
大量研究技術表明,對14例大型聽神經瘤患者行囊內切除術的隨訪術,面神經(H-BⅠaⅡ級)的保留率為71%。一名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其余腫瘤用伽瑪刀治療。32個月后,面神經功能保留率達到85.7%,只有1例患者復發需要做二次手術。范德朗伯格和其他人遵循相同的治療方案,對大型聽神經瘤患者進行33.8個月的隨訪,腫瘤控制率達到92%,H-BⅠaⅡ級達到94%。先前研究的隨訪時間不超過5年,且部分腫瘤切除結合伽瑪刀治療的全切和接受顯微鏡手術的腫瘤患者的復發率有著顯著的差異。因為所發表的文章均為回顧性臨床分析,病例數很少,缺乏多中心和數據統計上質量較高的臨床研究報告。
伽馬刀是一種立體的定向外放射技術,該技術能夠對患者實現相對應的高劑量放射處理,實現無創優化技術。結合現代醫學研究和技術處理,可以實現對<3 cm 的中小型聽神經瘤的處理。針對腫瘤控制方面存在的影響,結合神經保護以及臨床費用以及術后生活質量研究分析,伽馬立體定向放射處理技術的處理結果較好,優于常規的顯微手術技術。
近年來,內窺鏡在聽神經瘤手術中的使用逐漸增多,主要包括在內窺鏡輔助下切除顯微外科手術中的聽神經瘤和單純內窺鏡聽神經瘤的切除術。與顯微鏡相比,內窺鏡有其獨特的優勢:(1)多角度鏡頭可以提供顯微鏡鏡筒視野中無法觀察到的病變、操作區域中的死角和隱藏區域。(2)內窺鏡檢查可以更好地照亮手術區域,擴大微觀結構,使術野更加清晰。 Chovanec等隨機將患者分為內窺鏡輔助組和單純顯微手術組,手術后進行內鏡統計。在輔助組中,術前有聽力患者聽覺的恢復效果要比單純顯微手術組的效果好,面神經保存率更高。借助內窺鏡可觀察到內耳道底部殘留的聽覺神經瘤、無法用顯微鏡觀察到腦脊液泄漏的潛在途徑。Shahinian和其他人報道了527例簡單內窺鏡皮下聽神經瘤切除術的患者,腫瘤直徑為0.3~5.8 cm,平均4.8 cm,2 cm的腫瘤切除率為94%,可以實現聽神經功能的保留率為57%。目前,輔助內鏡顯微鏡檢查切除聽神經瘤手術比單純采用內鏡進行聽神經瘤切除術的效果要好。
隨著立體定向放射和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直徑小于3 cm的聽神經瘤的立體定向放射療法得到了進一步改進,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直徑>3 cm的聽神經瘤,顯微鏡檢查手術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同時,應用神經電物理監測、術中采用內窺鏡以及聽神經瘤合并伽馬射線部分切除術。多數神經外科醫生采用伽馬放射療法,使患者的情緒及功能得到更好的維護,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