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祺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產業園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之一,肩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以及推動城市化建設等重要任務,加強產業園區管理,有利于提高產業園區管理水平的同時,也能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打好基礎。如何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管理,是目前各相關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隨著產業園區不斷發展,其規模也隨著擴大,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相對的也逐漸涌現了許多問題,產業園區管理模式存在漏洞是現階段影響產業園區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主要問題,該模式存在漏洞的原因是由“政府多頭管理”而引起的,使得園區內企業數量與規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嚴重的影響了產業園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區域經濟良好的發展。
產業園區規模與城市化建設逐漸加快,使得園區內布局也越來越混亂,部分園區與城市新區慢慢重疊,進而導致園區工業與居民住地互相交錯,其園區工業的排放物已經嚴重的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同時也使得園區周圍環境受到了污染。產業園區布局不合理,不僅僅只是影響園區內各產業的發展,同樣也帶來了區域環境風險問題,不利于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1]。
若一個產業園區缺乏整體統籌,就會使得園區內同類產業結構越來越多,同性質產業增多,必然會影響區域環境,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措施沒有得到全面的落實,使得園區項目引進沒有相對應的審查標準,使得園區內不符合該地區生產條件標準的項目被大量引進,造成環境污染與大量能源消耗的同時,也加大了產業園區管理難度。
為有效提高產業園區管理水平與質量,各有關部門應做好協調工作,在此基礎上來健全并完善產業園區管理制度,產業園區管理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應遵循園區規劃控制指標,對各類產業園區資源與土地利用實況進行評估,最大程度上確保園區產業合理布局[1]。針對現階段發展空間不足的產業園區,有關部門應在不影響周圍環境的前提下,適當擴大產業園區規模;針對現階段不符合規劃標準的產業園區,有關部門應根據該產業園區實際情況,給予對應性的整改措施,為其他產業進入園區發展提供機會。完善的園區管理制度,有利于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同時也能確保產業園區部件符合相關標準,從而為我國產業園區未來良性發展打好基礎。
環境因素制約著產業園區發展,同時也影響著區域經濟良好的發展。通過建立園區規劃環評機制,有利于促使產業園區管理質量提高得到提高,也能減少產業園區內不良環境影響因素。充分發揮園區規劃環評機制效用,地方環境保護部門應對產業園區采取定期環境核查,一旦發現不符合標準的產業,必須立即采取產業關停等相關措施,最大程度上提升產業園區使用期限以及布局、規模、結構等方面的優化,降低產業園區環境污染,減少環境風險隱患等問題的發生,進而保障產業園區在健康的環境中發展。此外,為了提升產業園區管理效果,建立技術支撐體系,以此來確保產業園區管理工作順利的開展,為園區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也能為園區規劃環評機制的運行創造有利的條件;借助相關技術,可以有效識別產業園區內的環境風險,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不斷加強產業園區管理,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環境相互協調的發展。
地方監察部門應發揮監督職責效用,全面支持產業園區管理工作,組建一支專業能力強、高素質的監察人員,并做好與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對產業園區內部進行全面的監察,包括環境監測、污染控制等方面內容。尤其是工業類型的產業園區尤為重要,同時建立事故應急系統及措施,提升風險預防效果的同時,也能達到加強產業園區管理的效果,加大產業園區監管力度,有利于實現資源、能源以及環境等基礎設施的共享,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打好基礎。產業園區管理是一個長期且十分重要的工作,若想真正提高園區產業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除了需要優化資源配置與改變傳統利益格局以外,也要注重理想組合要素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產業園區管理工作實施的重點是為了推動產業園區未來良好的建設,不僅僅是滿足現下產業集群發展需要,也是為了更好地規避環境風險等問題。
地方政府、機構以及企業是園區發展過程中主要的參與者,同時也是產業園區管理的干預者,為使有效提高產業園區管理水平和質量,強化產業園區管理時效性尤為重要,是確保園區管理工作順利實行的關鍵要素。提升園區管理重要性意識,協調好園區內增值服務、安全管理以及社會管理等方面工作內容,科學、系統的規劃產業園區,結合我國產業園區整體發展實況及運營模式,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以此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園區內產業同質化競爭,解決產業園區內配套不平衡等問題,從而促進我國產業園區與區域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綜上所述,若想促進區域經濟更好地發展,加強產業園區管理是必然趨勢,產業園區能夠有效凝聚創造力,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能為推動產業集群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從而實現產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同提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