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 高旭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變得日益頻繁,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深入。我國高等舞蹈教育越來越關注東盟舞蹈文化,以東盟舞蹈文化為載體,促進雙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我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舞蹈文化發展,加深我國與東盟各國的情誼。
關鍵詞:東盟;舞蹈文化;文化交流
一、東盟舞蹈文化概述
著眼全球經濟發展形勢,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文化產業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其中舞蹈文化產業這些年有了越來越廣闊的市場。舞蹈文化產業名詞的提出,標志著文化發展的進一步成熟。而東盟舞蹈文化產業增強了世界文化發展的生機,并且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世界舞蹈文化發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經濟載體,這有利于東盟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延續。東盟舞蹈文化是以文化產業的新形式被提出的,這也標志著東盟舞蹈文化的進一步成熟。與此同時,也正預示著東盟舞蹈文化將以一個新的形態進行發展,并且將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與飛躍。
現如今,國際舞臺中出現越來越多東盟舞蹈的身影,涌出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這些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代表著東盟各國優秀的舞蹈文化,它們更是充當著東盟各國文化交流、傳播的紐帶,積極地向各國傳播著東盟文化。
舞蹈在東盟文化交流中處于優勢地位,得益于舞蹈這種肢體語言可以跨越民族、跨越國界、跨越語言,以質樸和真誠的肢體語言為交流手段,豐富世界舞蹈文化,促進東盟舞蹈文化在世界舞蹈文化中的發展,從而獲得大眾的認可。
二、東盟舞蹈發展現狀概述
(一)現階段取得的成果
1.高校東盟舞蹈課程的建設
東盟舞蹈在現階段發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廣西各高校開設的東盟舞蹈相關課程,教學成果初見成效,不僅吸引了廣大學生的興趣和目光,還建立起東盟舞蹈教育交流合作長效機制,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常來說,大學生對東盟舞蹈課程很感興趣,若想要更好地推廣東盟舞蹈課程,需要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推廣舉措,讓更多的學生知道東盟舞蹈課程。只有同學們充分地了解東盟舞蹈,對這門課程的喜愛關注度增高,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逐漸參與到東盟舞蹈的課程學習當中。
2.對外交流效果顯著
自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每年都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舉辦。廣西壯族自治區定期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等系列活動,開啟了中國與東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也成為廣西與全國各地、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廣西藝術學院從2013年開始,舉辦了三屆“中國-東盟舞蹈教育論壇”(2013年、2015年、2019年),增強了國內外舞蹈藝術家、教育家的學術、教育、文化等交流。除此之外,廣西部分高校開設東盟民間舞蹈課程,互派教師進行深入的采風學習、教學授課、調查研究,錄取東盟國家優秀研究生,創造一系列學習交流機會。由此可以看出,加強我國與東盟各國文化傳播交流,有利于促進東盟舞蹈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二)現階段存在的不足
1.推廣力度較弱
現階段,我國高校開設東盟舞蹈課程較少,層次相對較淺,僅屬于廣西部分高校的舞蹈特色課程,推廣力度遠遠不夠。
2.適用教材較少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東盟舞蹈文化發展過程中適用教材較少,主要是因為東盟舞蹈多以宗教信仰、祭祀、儀式為主題,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風俗禮儀等傳統,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舞蹈動作中舞姿、手勢等內在含義。
3.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在學生學習的道路上,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國許多地區沒有專業的東盟舞蹈課程教師,教東盟舞蹈課程的教師多是從其他專業選拔而來。專業進修東盟舞蹈課程的教師很少,因此大部分的東盟舞蹈課程教師僅僅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培訓,便接過了這門課程的接力棒。因此,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缺乏正規、專業的東盟舞蹈教師隊伍,也是制約東盟舞蹈文化進一步在我國傳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東盟舞蹈文化發展策略
廣西具備地理區位優勢,與多國相連。因此,有效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能夠為民族文化融合交匯創造良好的平臺。
(一)加強對東盟舞蹈文化背景、當地風俗習慣的認知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作為高校的教育者要對東盟舞蹈觀念進行不斷的轉變和完善,加強對其舞蹈文化背景和當地風俗習慣的認知。在東盟舞蹈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普及東盟各國的歷史背景、文化風俗、宗教信仰等知識,培養學生對東盟舞蹈文化課程的興趣,讓其了解舞蹈動作的由來和背后的意義,增加學生與外界的溝通機會。同時,各高校在東盟舞蹈教學過程當中,也需要對東盟舞蹈的發展史進行普及,讓大家對它有全新的認識。
(二)提高教師的能力素質,促進東盟舞蹈教學的開展
在東盟舞蹈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的能力與素質和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正比,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首先需要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素質。只有教師具備更全面更新的專業知識,把這些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取得更快、更好的進步。高校要確保東盟舞蹈教師的教學質量,還需要吸引更多專業素養較強的人才加入教師隊伍建設中,推進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另外,需對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和進修,不斷更新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使教師們能夠在以后的教學活動當中更熟練地運用。
(三)加強東盟舞蹈文化推廣
1.將東盟舞蹈文化加入課程教學
高校應通過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的設置,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線下學習渠道,進而使其了解東盟各國地域文化與風俗習慣,從而加深對東盟舞蹈文化的理解。
同時,高校應通過線上網絡共享課程,擴大知識覆蓋面,縮短距離,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更多的學生使用網絡學習獲取知識,利用網絡推廣與傳播東盟舞蹈文化。
2.加強宣傳力度,搭建推廣平臺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東盟舞蹈文化產業的投資與宣傳力度,通過數字化多媒體宣傳方式,更好更快地推廣東盟舞蹈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東盟舞蹈文化真正的藝術魅力。同時,依托各地劇場、劇院、學校提供線下交流合作與文化展示機會,如舉辦主題性舞蹈藝術節、展演、比賽、學術研討會等活動,挖掘東盟各國家地域民族特色文化以及獨特的舞蹈文化,促進文化與藝術的傳播交流。
3.緊跟國家方針與政策,擴大影響力
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享受政策性紅利的同時走出國門,加大自身舞蹈文化對沿線各國的影響與傳播。打造品牌,提升國家影響力,展開多層次的人文與藝術交流,實現多邊合作,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促進舞蹈文化融合與發展,為世界舞蹈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在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國舞蹈文化的發展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發展的道路中作為相應的管理者和負責人,需要做到面對問題臨危不懼、從容淡定。東盟舞蹈文化是世界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東盟舞蹈文化的發展,也是我國文化自信與兼容并包的另一層面展現。
參考文獻:
[1]張小春.“友誼 交流 合作 發展”關于構建中國—東盟舞蹈教育合作交流平臺的實踐與研究[J].舞蹈,2014(5):66-67.
[2]付宜玲.東盟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課程中的融入路徑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156-159.
[3]江東.用舞蹈藝術架設民心相通的橋梁:“一帶一路”下的舞蹈事業暢想[J].舞蹈,2018(1):75.
[4]陸麗靜.中國與東盟舞蹈文化交流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體現[J].藝術研究,2016(3):216-217.
[5]高旭.“一帶一路”跨境舞蹈人才培養探究[J].當代音樂,2019(8):141-142.
[6]房雅璐.文化視域認同下的東盟舞蹈研究[J].藝海,2020(2):37-38.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