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碩豐
摘 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媒體乃至紙質閱讀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作為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而且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閱讀方式的轉變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帶來了巨大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個背景下,思考新媒體時代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重煥新生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文學經典;傳統文化;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生動地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同時也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可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泉。新媒體時代閱讀方式的轉變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倘若及時合理應對,這一挑戰完全可以轉化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繁榮發展的重要機遇。
一、新媒體時代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面臨的挑戰
文學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以其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美學價值聞名于世。所謂經典,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千淘萬漉而終于“吹盡狂沙始到金”的人類智慧。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也不例外,在時間的種種檢驗和歷史的層層選擇之后,終于與后人相遇在這個嶄新的時代,它不僅生動地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而且還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可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泉。同時,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會歷久彌新,其價值永遠不會過時。
事實上,中國古代文學經典自有其獨到的讀書方法,并且已經得到歷代學者的肯定和認可,在閱讀時必須采用這樣的讀書方法,否則就可能事倍而功半。首先,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需要反復深入地閱讀才能真正解其意,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也就是說,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閱讀需要深入,不可淺嘗輒止,同時還需要反復閱讀,深入理解和把握書籍的思想內容。中國自古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讀書箴言,閱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也不例外。其次,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閱讀需要學思結合,一邊讀書一邊跟著作者的思路去深入思考。正如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遍喿x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時,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思考,在讀的過程中完善思考的體系,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通過閱讀來補充知識,加深理解。最后,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適合大多數人閱讀,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人都可以閱讀,也都應該認真來讀。同時,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閱讀應該結合中國文化經典中的其他內容來閱讀,這樣可以加深理解。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相互交融的,也是相互補充的,例如,中國文學與歷史和哲學從來都是水乳交融的,同時,中國文學與醫學、易學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一部《紅樓夢》就將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又都是以文言文寫就的,與當前通用的現代漢語相比,文言文晦澀難懂,讀來實在拗口。學習文言詞匯和語法又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對于非專業的普通讀者而言,為了閱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而系統學習古代漢語似乎也不大現實。因此,對大多數的現代讀者而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是非??菰锏模茈y激發讀者的興趣,讀者讀不懂就不能理解文學經典中描寫的文學情境,讀者不愿意讀便會拒之千里之外。此外,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的內容距離現代人的生活較遠,更加重了讀者的閱讀難度。
現代讀者本就對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敬而遠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新型閱讀方式的普及更是對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新媒體時代,電子閱讀逐步普及,碎片化閱讀盛行于世,這些都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需要的讀書方法格格不入,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常常被束之高閣。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普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新媒體時代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面臨的機遇
伴隨新媒體時代到來,智能手機也逐漸普及,現代化的閱讀方式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帶來了閱讀體驗的巨大變革,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意味著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與傳統的紙質閱讀相比,電子閱讀打破了傳統閱讀的時空限制,傳播信息更加迅速也更加便捷。與此同時,有聲閱讀的產生和發展更是大大拓寬了信息傳播的廣度,這就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傳播和推廣提供了重要的契機,若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突破原有的內容和形式的限制,將會吸引更多閱讀群體的關注,大大有利于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傳播。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新媒體的發展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移動閱讀的普及完美地迎合了傳統媒體的轉型,不僅壯大了讀者群,同時還為讀者提供了更為廣闊也更為開放的閱讀空間。此外,與傳統的紙質閱讀相比,電子閱讀較為突出的優勢之一就在于其便攜性。紙質閱讀時代可攜帶的紙質書籍十分有限,而新媒體時代,電子閱讀為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都配備了一個“移動圖書館”,只要讀者愿意閱讀,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移動設備進行相關的閱讀,能夠有效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在降低閱讀成本的同時為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閱讀和電子閱讀為所有的讀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閱讀平臺,讀者群壯大的同時也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普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隨著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數字化轉換的完成,傳統古籍的普及成為可能。古籍數據庫的建成為古典文學愛好者創造了更多的閱讀機會,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實現全民閱讀提供了可能。
三、新媒體時代中國古代文學經典
重煥新生的策略
一方面,在極力推崇新型的移動閱讀,為移動閱讀的優勢贊嘆的同時,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并承認傳統紙質閱讀不可替代的優點。也就是說,要理性看待傳統紙質閱讀和移動閱讀的優點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有所選擇地進行閱讀。第一,紙質書籍的信息存儲量小且不易攜帶,但紙質閱讀所帶來的閱讀體驗卻是移動閱讀所難以企及的,而且紙質閱讀更有利于深度閱讀,這一點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閱讀要求高度契合,而移動閱讀的形式則注定其閱讀極易流于表面。況且,紙質書籍在前人的整理和校訂之后,思想性和學術性更為突出,這是移動閱讀無法比擬的。此外,紙質閱讀的形式更便于反復閱讀,經過反復閱讀讀者才能將內容爛熟于心,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第二,移動閱讀雖然為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卻有不少不容忽視的缺點。首先,在移動閱讀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擾,難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所讀內容之中,加劇了閱讀碎片化的問題,尤其不利于自律性較差的讀者的閱讀。其次,移動閱讀在文學經典作品的選錄方面不夠全面,而且錯誤較多,并不利于古代文學研究者的閱讀。最后,移動閱讀的娛樂性傾向較為明顯,而純粹的文學作品以及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又偏向于學術,是很嚴肅的,這是二者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另一方面,要想在新媒體時代讓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重煥新生,需要推進紙質閱讀與移動閱讀的融合。也就是說,移動閱讀的優勢不容否認,但它不可能取代紙質閱讀,這是毋庸置疑的。相反,可以充分發揮移動閱讀的優勢來彌補傳統紙質閱讀的不足,同時,還要在必要的時候選擇紙質閱讀。例如,移動閱讀的范圍廣,信息量大,可以利用移動閱讀來普及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古典文學,熱愛古典文學,還可以充分發揮網絡閱讀和有聲閱讀的優勢,通過加入趣味性的注解彌補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晦澀枯燥的缺點。與此同時,仍要不斷完善傳統的紙質書籍,提供更加專業、更加正確的指導。
總而言之,新媒體時代給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為了在這個嶄新的時代讓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重煥新生,一方面要理性認識紙質閱讀和移動閱讀的優勢和不足,另一方面要推進二者的融合,取長補短,共同促進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普及。
參考文獻:
[1]陳麗妍.新媒體時代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如何重煥新生[J].出版廣角,2019(19):88-90.
[2]曹明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作品閱讀教學新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5):103-108.
[3]楊麗璇.淺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J].散文百家,2018(8):60-61.
[4]雷恩海.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對當代文學的價值[N].文藝報,2014-05-28(2).
[5]肖澤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近年研究現狀與發展分析[J].北方文學(下),2014(8):47.
作者單位: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