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舞蹈是舞蹈藝術的一種體現形式,民族舞蹈在傳承舞蹈藝術的同時,也幫助了舞蹈藝術的發展與進步。民族舞蹈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歷史文化背景很大的影響。想要使學生在學習民族舞蹈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理解民族舞蹈表演技巧背后的內涵,就需要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發揮文化與舞蹈的價值和魅力。基于此,文章首先簡要分析了民族舞蹈教學的現狀,隨后提出民族舞蹈文化在民族舞蹈教學中的意義,然后分析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舞蹈文化;民族舞蹈;舞蹈藝術
民族文化是我國悠久歷史長河中的美麗瑰寶,也是一代人們的情感寄托。因此,我國的相關部門對于民族文化是十分重視的,而且也不斷地提出相應的措施幫助民族文化進行發揚和傳承。在民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之中,民族文化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民族舞蹈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最終會演變成一種文化集合體的形式,在表演的過程中就能夠反映出舞蹈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民族舞蹈是一種在肢體語言和表演技巧上,都需要進行不斷練習的舞蹈種類。一個優秀的舞者能夠在舞蹈演出的過程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鮮活特征,而且能夠顯示出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在學生學習舞蹈的過程之中,不僅需要注重形體姿勢的訓練,更需要了解民族舞蹈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一、民族舞蹈教學的現狀
一些學校在開展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民族舞蹈表演形式,而忽略了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致使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將民族舞蹈教學與文化內涵相結合,學生難以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真正故事[1]。除此之外,由于學生的民族舞蹈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民族舞蹈的理解以及領悟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師開展教學時就無法達到一個較為統一的水準,學生們也只知道模仿教師的動作,從而進行一種較為機械的記憶。這種記憶方式也導致了在日后的表演過程之中,學生十分容易遺忘動作,而且也難以真正地掌握動作的內涵與核心。在進行民族舞蹈的表演時,每一支舞蹈及其中的每一個動作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背景,會隨著民族舞蹈表演者的不同表演形式,產生不同的感覺。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注重動作技巧以及形態規范的基礎之上,將民族舞蹈所具備的文化底蘊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到民族舞蹈的內涵,并且被民族舞蹈的魅力所吸引。
二、民族舞蹈文化在民族舞蹈教學中的意義
(一)加強學生對民族舞蹈文化的認識
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民族舞蹈中的基礎動作以及相關的表演技巧。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們對于民族舞蹈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在學習某一支民族舞蹈的表演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網絡資料的查閱[2]。這樣學生就可以了解到民族舞蹈背后的故事、民族舞蹈的發源地、民族舞蹈的創始人以及民族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充分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內涵。教師如果想要在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加強文化教育,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一些相關的民族舞蹈文獻、影像的方式進行民族舞蹈的欣賞,欣賞之后,由教師隨機指定小組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就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也能夠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互相學習民族舞蹈文化。
(二)實現民族舞蹈與民族舞蹈文化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經常存在一些問題,致使學生的學習遇到阻礙。教學過程中往往由于學科性過強而忽略了民族舞蹈背后的真正文化內涵,所以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好民族舞蹈,就需要因材施教,幫助學生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快速地學習民族舞蹈動作,并且提升自身的知識境界。在過去的民族舞蹈教學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往往過于機械性,而且是不斷地重復民族舞蹈的動作,學生們無論是在自主方面還是創新方面都受到了局限,所以學生們的民族舞蹈過于相似,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個人的色彩與靈氣。要想改善這一問題,就需要加強學生對于民族舞蹈文化內涵的理解和學習,只有實現了民族舞蹈教學與民族舞蹈文化共同發展的目的,才能夠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民族舞蹈的真正含義,掌握民族舞蹈的動作,表演出更加優美的民族舞蹈。
(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舞蹈是一種典型的藝術形式。學生在學習民族舞蹈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氣質和修養,能夠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3]。與此同時,民族舞蹈文化的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審美感受,讓學生學會領悟民族舞蹈的魅力,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民族舞蹈,而不是被家長或者教師強迫重復地、機械性地了解民族舞蹈動作。學生如果能夠做到自覺進行民族舞蹈動作的訓練,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信念感與成就感,這是在家長和教師逼迫之下所不能形成的。此外,在進行民族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傳遞民族的文化,了解民族的色彩,這樣才能夠豐富民族舞蹈的藝術魅力和生命活力。學生學習舞蹈可以提升自身的形體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自身的內心世界。優美的舞姿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感化他們的內心世界,最終達到審美能力的提升,學生在這個過程之中能夠感受自身的內心世界,豐富自己的思想,同時能夠幫助舞蹈文化不斷傳承和發展。
三、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民族舞蹈教學慢慢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之中,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學生去學習民族舞蹈,從而提升自身的氣質與修養。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了民族舞蹈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只有實現了民族舞蹈教學和民族舞蹈文化教學相結合,才能夠幫助學生真正意義上學會民族舞蹈。然而,在許多學校開展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之中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致使民族舞蹈的教學遇到了阻礙[4]。第一,教學的內容模式過于守舊。由于我國的發展歷史非常長久,所以舞蹈的種類也十分繁多,而且民族舞蹈也分為不同的舞種,但是民族舞蹈所占主修課的比例卻不斷減少。與芭蕾舞相比,民族舞蹈教學授課的內容過于狹隘,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在民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中經常存在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興趣的問題。教師通常都是讓學生對舞蹈動作進行機械性的重復,并沒有在課堂之中激起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進行學習,而且也忽視了民族舞蹈背后文化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只注重于對于民族舞蹈動作的記憶,難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使得民族舞蹈的表演過于空洞,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民族舞蹈的熱情。第三,我國擁有民族舞蹈的種類非常豐富,比如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等,但是這些民族舞蹈缺乏發展的空間,使得民族舞蹈教學逐漸陷入了一種困境。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的教條化、模式化的教學也致使學生不愿意學習新鮮的舞種。
四、加強民族舞蹈教學的策略
民族舞蹈的學習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需要不斷訓練和積累自身學習能力的一個較為漫長的學習過程。在民族舞蹈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訓練自身的基本功,也需要讓學生了解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民族舞蹈的自身魅力,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擁有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和舞蹈張力。因此,教師運用一些相關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也是非常值得采取的,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了解民族舞蹈文化的真正內涵,然后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以及基本功的扎實程度來因材施教,幫助不同的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而且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中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認可,從而更加努力地去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保證民族舞蹈教學能夠朝著更加信息化、多元化的方式不斷地發展和前進。
五、結語
在民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民族舞蹈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實現民族舞蹈教學和民族舞蹈文化共同發展,能夠幫助我國的民族舞蹈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媛媛.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J].好家長,2018(39):209-210.
[2]孫越.淺析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對民間舞蹈學習的重要性[J].參花(下),2018(3):148.
[3]武開娟.解析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9(2):170,172.
[4]王曉玲.舞蹈文化對民族舞蹈教學的影響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9(4):211.
作者簡介:
葉紅秋,遼寧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