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廷
摘 要:懸念是很多影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創作元素,它能增加作品情節的生動性,引導觀眾遨游于作品情節的峰回路轉之中并保持極高興致。好的懸念設置更有利于刻畫人物和突出主題。文章通過懸念與震驚、神秘的對比等,探析影視作品中懸念的應用。
關鍵詞:懸念;《隱秘的角落》;影視作品
懸念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尤其體現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體會到懸念所帶來的藝術效果,但是真正給懸念下個完整且完美的定義卻不是易事。美國戲劇家貝克對其這樣界定:“所謂懸念,就是興趣不斷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心理。”我國戲劇理論家顧仲彝說過:“懸念是戲劇抓住觀眾的最大魔力?!睉夷畹那擅钤O計,往往可以給影視作品帶來更好的張力與吸引力。
一、懸念與震驚
希區柯克曾就懸念這樣表達:影片中兩個人或幾個人正在談話交流,也許附近某處藏有一枚炸彈,而這幾個人談話的內容也很普通無趣——忽然,嘭的一聲響,炸彈爆炸,把所有觀眾嚇了一跳,但是觀眾受驚前,影片所表現的談話這部分是一場無意義的戲。這就是震驚及其所呈現出來的效果。那么看另一種情況。同樣還是一樣的場景,兩個人或者幾個人正在交談,炸彈就在桌子下面,觀眾也看見了炸彈。正在談話中的某個人也知道屋里有炸彈,而且到了10點就會爆炸。他看了看墻上的表,現在已經9點50分了。那么這時,原來普通平常的談話立馬變得有趣了,因為這種情況下觀眾已經同時參與了劇情。在第一個例子,炸彈的突然爆炸帶給觀眾是約15秒的驚嚇和震驚。而在第二個場景中,炸彈爆炸前為觀眾留了10分鐘的懸念。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震驚與懸念的不同。震驚類似于“驚奇”“驚訝”“驚異”“驚嚇”,往往出現于在毫無準備和猜測的基礎上,因為未知,所以令人感到驚嚇和震撼,但是震驚持續的時間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亞里士多德重視震驚的手法的運用,他認為如果一樁樁事件是意外發生而彼此之間又有因果聯系,那就最能產生比自然發生(偶然發生)的事件更為驚人的效果。我們不難看出運用震驚手法的兩個關鍵因素:首先是“事件屬于意外發生,不是自然發生”,即出乎意料;其次是這些事件彼此之間又有因果關系,即合乎情理。而懸念是指觀眾同時參與到劇情之中,對事件的發展態勢有所期待、有所推斷,從而產生好奇、不安和期待的心理。懸念使觀眾產生的心理反應是長久的、持續的,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愈加緊張和強烈。因為影片對影響情節發展的某個或某些事件暫時不做交代,以致引起觀眾的好奇、不安和期待,從而增強作品的吸引力。
懸念與震驚的聯系在于:如果懸念的揭開出乎觀眾的意料,也會產生震驚效果;如果觀眾已經推斷出結果,那么懸念的設置就得以消散,震驚效果就會消失?!峨[秘的角落》里,一開頭張東升就將岳父母推下懸崖,因為觀眾剛打開影片,一無所知,所以產生震驚的效果。但是當隨著故事發展,觀眾知道張東升是殺人犯,朱朝陽等3個小孩錄下了張東升殺人的證據之后,觀眾又擔心后續的發展。這時,“相機中的視頻”就成了懸念,觀眾開始擔心這三個小孩什么時候發現證據,會怎么辦。
二、懸念與神秘
神秘與懸念都是虛構文學的強大工具?!队耙晞∽魉囆g教程》中強調,懸念是指在劇情中的某些“懸而未決”的戲劇性因素,它能使觀眾因好奇、焦慮、不安或同情而產生對故事的下一部分的期待心理。而神秘代表未知,代表著還不清楚。懸念與神秘是有區別的。
詹姆斯·斯科特·貝爾在書中曾寫過:神秘是讓觀眾猜測這件事是誰做的?而懸念是讓觀眾好奇這件事它還會再次發生嗎?神秘重點在于把事件經過一探究竟,讓它水落石出。而懸念重點是在觀眾面前要把故事答案隱藏起來,先安全地存放好,保持著觀眾的持續的心理反應。神秘相當于一個謎語,我們還沒有找到謎底。而懸念意味著一個噩夢,我們已經參與進來了,非常關注后續的發展。神秘重點想了解的是我們的主人公在之后的故事中會有什么發現;而懸念卻讓觀眾好奇主人公在之后會有什么遭遇?
由此可見,在影視作品中,神秘是一個因素。我們常常會發現某個人物很神秘,某個事件的發生很神秘。觀眾一直處于一個解謎的過程,一步步逐漸清晰認識。而懸念是一種技巧,是導演故意為之,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你越想知道的,我就越是先把答案藏起來。讓觀眾隨著事件的發展逐漸進入劇情,關注變化,產生心理期待。
懸念和神秘的聯系在于:兩者都屬于和觀眾“互動”的技巧,是劇作者或者導演在創作作品時,在考慮了受眾的體驗基礎上,加上的“活躍”元素。懸念的設置可以利用神秘,神秘的運用可以轉化為懸念。法國電影教材《劇作練習》中強調:“一部電影要吸引觀眾,沒有必要從一開始就介入暴力,比如殺人事件、墜落事件等等,只需要有一點點神秘性就夠了?!奔尤胍稽c神秘,比如這個女人是誰?為什么她急切地跟隨著某個小孩子?這種神秘性即可引起觀眾的困惑,產生好奇,它便成了懸念。
《隱秘的角落》中,朱晶晶的死亡是觀眾都知道的,但是朱晶晶到底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還是朱朝陽見死不救,這屬于神秘。而朱晶晶死亡之后,王瑤懷疑朱朝陽,朱朝陽的爸爸找到朱朝陽談話,并做了錄音,那么到底有沒有發現朱朝陽撒了謊,這在劇中沒有提到,就成了懸念。
三、懸念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
缺乏懸念的情節,很難吸引觀眾。我們在看電視劇時不難發現,每一集都是在發展最緊要的關頭突然剎住,這實際上就是在情節上制造了一個懸念,把觀眾的胃口吊起來,好讓他們接著再看下去。設置懸念要注意鋪墊,注意埋下伏筆。電視連續劇要吸引觀眾連續收看,整體上要有大的懸念,如人物的命運、戰爭的勝負、事件的發展等。具體到每一集,也要在這一集結束時留下小懸念,吸引觀眾。
希區柯克認為,懸疑必須通過提供給觀眾劇中人物陷入危機的事件來推動,但是觀眾不知道這些危險是誰造成的,也不知道接下來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危險,從而營造緊張氣氛。觀眾會對劇中人物的命運產生強烈的關注,或者懷有揭開謎底的強烈欲望。因此,合乎邏輯的劇情發展和觀眾對人物的強烈愛憎,是構成懸念的兩個重要元素。下面以網劇《隱秘的角落》為例,探析懸念制造的基本方法。
(一)省略
故意省略故事發展的一個基本素材,讓觀眾心存疑惑,然后在適當的時候再揭示其本來面目?!峨[秘的角落》最后,張東升發現還有一張復制卡的時候,回家質問普普,當時普普因為對貓毛過敏哮喘犯了,張東升以為普普在假裝,后來發現普普暈倒才慌忙找藥,眼看普普沒法吸藥,張東升打了醫院電話,但是在醫院詢問地址時,他沉默了。劇情切換鏡頭,省略了普普的情況,即到底是否被救。
(二)插入
故意提供一個信息,可能是一個事實、一個細節,或是一個征兆,使觀眾覺得反常和費解,從而產生猜疑,加強懸念效果。《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爸爸在和朱朝陽談話時錄了音,回家之后,朱爸爸聽了錄音,導演故意在錄音中呈現給觀眾了朱朝陽打開包時發出的拉鏈聲,朱爸爸聽了朱朝陽后面的表白很內疚也很感動,回家重復聽了錄音之后,自己扇了自己嘴巴。那么這里就是一個懸念的設置,朱爸爸是不是發現朱朝陽撒了謊,與朱晶晶的死有關。
(三)視角
常見敘事視點通常有三種:上帝視點、旁觀視點、人物視點。不同的視點帶來不同的信息通道,也就產生不同的懸念效果。懸念的設置通常使用上帝視點?!峨[秘的角落》中,正是利用觀眾的上帝視角來設置懸念,在提供給觀眾一定信息之后,抓住觀眾的心理期待。
懸念要驚險也要可信,可以在意料之中,以求符合觀眾的心理期待;也可以在意料之外但需在情理之中,這樣也會帶給觀眾滿足感。另外,懸念的設置固然重要,但懸念的解開也不容忽視,這就涉及延宕問題,即把懸念逐漸揭開,把握延宕的“度”非常重要。
總之,影視作品中懸念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無論紀錄片、電視廣告、新聞節目、綜藝節目,包括最近越來越流行的真人秀節目,都通過加入懸念來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懸念是作用于觀眾的牽引力,它強化了觀影體驗。
參考文獻:
[1]陳吉德.影視編劇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周涌,何佳.影視劇作藝術教程[M].2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3]王世杰.影視劇作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