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
摘 要:近些年來,由網絡文學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越來越多,可以說網絡文學為影視劇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內容,但在改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文章主要探究網絡文學作品的影視劇改編,闡述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背景和網絡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內容,通過深入分析和了解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現狀,引發思考,促進行業發展。
關鍵詞:網絡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
蔡智恒創作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之后,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其中《步步驚心》《甄嬛傳》《裸婚時代》《最美的時光》《山楂樹之戀》《失戀33天》《搜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的出現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網絡文學改編成影視劇已是大勢所趨。很多觀眾已經接受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這種影視劇受到眾多影迷的歡迎。
一、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背景
(一)傳播媒介發生變化
網絡文學作為新興藝術,其發展受到各界關注。文學藝術的流傳形式從未受到限制,人類最早選擇用符號傳播信息,出土的甲骨文也證明我國文字出現很早。最早人們在獸皮上留下傳播符號,直到出現紙張,如今文字通過互聯網傳播,傳播媒介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變化,互聯網為人們帶來更為便捷的傳播方式,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網絡文學作品的出現為藝術傳播帶來新的方式,而且將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劇進行傳播,重新定義文學的審美方式,使人們感受到文化裂變的魅力。目前傳統媒體正在與新興媒體融合,形成全新的表達和傳播方式。
(二)文學生態發生變化
文學作品的流通離不開傳播媒介,隨著時代的發展,媒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傳統文學受到一定沖擊。無論是流傳已久的經典文學、精英文學還是通俗文學,都具有重要傳播使命,但受主流媒體影響,通俗文學一直受精英文學排斥,沒有得到正確的理解和合理的評價。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文學逐漸興起,通俗文學被更多人眾所熟知并認可,并且網絡文學的創作模式、創作類型和創作題材十分新穎,這給傳統文學生態帶來一定沖擊。網絡為文學作者提供便利,很多普通人發表的網絡文學作品也受到大眾認可和追捧,網絡文學的作者以及消費者通過網絡增強溝通和交流,而網絡文學作品的作者由作品的生產者變為提供者,打破傳統文學的限制,增強讀者和作者的互動。
(三)文學職能發生變化
中國傳統文學門檻很高,很多文學作品經過歷史的沉淀變得愈發經典。網絡文學發展時間較短,沒有深刻的內涵,很多網絡文學作者根據大眾喜好編寫作品,因此,網絡文學迎合普通大眾心理,這也使其傳播越來越廣泛。網絡文學作者可以通過大數據深入掌握和了解大眾喜好,普通大眾由信息接收者變為信息傳播者,這使得消費者、讀者和網絡文學作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換言之,網絡文學沒有肩負太多文學職能,這點與傳統文學差異很大。
二、網絡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的內容
(一)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的題材
一般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的影視劇有兩種題材。一種是玄幻類,包括武俠、穿越、科幻、盜墓等,玄幻類影視作品很容易受到影視技術局限,以現有的資金、技術和人力改編玄幻類題材文學作品難度很大,很多玄幻題材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之后,制作不夠精良,而且很容易因宣傳封建迷信而不過審,因此玄幻類影視劇改編難度很大,目前得到好評比較多的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步步驚心》《華胥引之絕愛之城》等。還有一種是現實題材,包括都市情感、婚姻家庭、軍事等,這類題材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較多,而且廣受好評,例如《山楂樹之戀》《杜拉拉升職記》《戀人》《失戀33天》等,都是流傳較廣、好評較多的改編作品。
(二)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的主題
網絡文學作者會根據大眾喜好編寫作品,大眾可以通過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宣泄生活壓力,因此,很多網絡文學作品的主角會得到讀者的認可,改編為影視作品后,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在選擇要改編的網絡文學作品時,導演一般會選擇滿足消費者心理和情感需求的作品,并邀請原著作者進行改編,避免引起粉絲群體的不滿,并且原著作者對網絡文學作品的理解更為深刻,改編影視作品時也不會偏離中心思想。很多觀眾在觀看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時會產生共鳴,甚至將情感寄托在影視主角身上,例如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打著回憶的旗號,票房口碑雙豐收。
(三)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的藝術形式
將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是將文字藝術轉換為視聽藝術,不同形式的藝術轉換,對網絡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來說都是挑戰。首先,網絡文學作品需要由文字轉換為影像,例如《杜拉拉升職記》中,對主人公的描述雖然只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這幾個字,卻使平凡干練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但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的杜拉拉形象都沒有完美貼近網絡文學作品,因此,影視劇播出之后毀譽參半。《山楂樹之戀》原著主人公十分鮮活,但改編的影視劇中的人物與原作品的人物形象有所不同,這說明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可能改動非常大,很多讀者無法接受這樣的大幅度改動,但也有觀眾沒有閱讀過原著,單純覺得影視作品質量尚佳。其次,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也有符合原著的元素,例如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的主人公生活環境便十分貼合原著,不但高度還原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而且給山楂樹很多特寫鏡頭,這也象征著那個年代的純潔愛情。由于廣電總局會對影視作品歸類,所以很多導演和編劇會選擇符合的環境和背景移植作品,例如《甄嬛傳》,便被歸為歷史類別,其劇情和內容都不符合歷史,在拍攝時選擇以清朝為背景。很多影視劇中主人公的語言和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語言會有相同之處,但多數編劇會根據流行語言對其進行酌情改編,以便更好貼近觀眾。
(四)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的審美
傳統文學主要針對精英階層,而新興的網絡文學作品不具有教育職能,因此內容更加廣泛,更多創作者愿意迎合消費者口味,審美也會發生改變,以便得到某一類消費者的認可和擁護。因此,網絡文學作品是可以愉悅觀眾身心的,并且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也會以情感宣泄為主,無論何種題材的小說都會展現普通人的情感訴求。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審美可能更符合時代特征,更具時代審美。每個時代的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不同,在改編網絡文學作品時會充分考慮消費者意愿,將文字藝術轉換為圖像藝術,使觀眾感受到影像的魅力。
(五)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的消費性質
網絡文學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算是一種商品,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也開始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網絡文學作品無論創作還是改編都要迎合消費者心理,與消費者進行互動,這也使消費者間接參與生產,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促進改編動力產生。據調查我國網民接近8億人,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使很多投資商嗅到商機,愿意改編網絡文學作品,這些投資商會將消費者的注意力轉化為商業價值,充分挖掘網絡文學作品的潛力,這使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道路越來越通暢,并且改變網絡文學作品也會對原著作者產生附加影響。可以說,將網絡文學改編成影視劇可以令多方受益。
三、結語
目前仍缺乏一些好的劇本,所以很多導演會選擇改編經典影視作品,有些作品經過一次次改編已失去最初的中心思想,無法展現觀眾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很多觀眾甚至排斥影視改編作品,并對這些作品產生視覺疲勞。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成的影視作品內容豐富,但在改編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出現盲目跟風現象,高質量的影視作品才符合觀眾對文學作品改編的期待,將更好的藝術作品帶給觀眾,不辜負網絡文學作品原有粉絲和消費者的期待。
參考文獻:
[1]方永蘭,付光皓.生產消費背景下中國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現狀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1):201-202.
[2]沈顧佳.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熱潮背后的冷思考[J].戲劇之家,2020(9):94-95.
[3]單小曦.“改編熱”的虛妄與數字文學性的開掘:評網絡文學的影視劇改編現象及其發展路向[J].藝術評論,2012(5):75-80.
[4]李燕臨,齊維顥.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現行生態與重構審視[J].當代作家評論,2020(4):27-31.
作者單位:
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