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斯宇
摘 要:文章基于教學實證研究,發現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階段式教學法對提升影視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素養及實踐能力皆有促進作用。從影視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分階段的項目式教學應廣泛應用于影視實踐課程中,階段目標設置的合理性與項目任務方式需要影視專業教師基于教學實踐的長期探索。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具身知識”;階段式教學
一、傳統影視實踐教學課程弊端
傳統的電影學實踐課程教學模式受制于教室場地限制,主要以電影流派與技術理論分析、成功影視作品案例分析與作業評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講授統一的內容,學生通過自身的理解與消化,再通過知識的橫向遷移,將所學應用到自身的實踐作業中去。通過完整實踐拍攝與制作過程,學生再重新審視自身在知識和技術的理解與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與教訓,并通過下一次的實踐檢驗自己所感所悟的準確性,從而再次進行調整。經過反復的實踐訓練與總結,以及不同題材、類型拍片經驗的積累,學生的影視創作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實現知識的縱向正向遷移。
長期實踐表明,這樣的教學模式具有有效性,但同時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病。首先,統一的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對于新鮮的知識而言,只依靠單純的講解學生很難準確獨立完成知識的橫向遷移,所以應用到自身的拍片實踐中往往出現想象、執行與呈現結果每一步都相差甚遠的狀況。其次,由于訓練過程沒有進行分階段控制,學生常常感到在自身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準備、拍攝和制作過程控制力不足,導致質量管理失控。最后,學生往往在完成全片最終版之后,教師和同學才能看到并給予反饋,這種反饋滯后導致了很多應該及時糾正的問題需要等到下一次訓練才能實踐。而影視作品制作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精力、金錢,還需要多人協同合作,導致影視專業實踐頻率普遍較低。根據記憶遺忘曲線,學生在下一次進行訓練時對之前的記憶已經相對模糊,致使同樣的問題可能重復出現。
二、基于短片項目的“具身知識”教學
影視人才培養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
(一)通過問題解決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短片任務通常是開放式的生成性任務,除了題材、類型、時長等基礎框架要求外,并未規定各組學生的具體創作內容。各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點提出創意設想,然后在教師的幫助與輔導下,逐步完善創意,并進行項目的準備、拍攝和后期工作。在項目過程中,學習者通過提出問題—給出解決方案—調整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完成整個學習過程。為了完成最終項目目標,學生主動進行解決方案的搜索、研究與實施,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而非被動等待知識灌輸。
(二)通過小組作業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電影是最強調團隊合作的藝術門類之一,在小組作業中,學生為了完成最終目標,必然需要在磨合中學會交流與協作,乃至集體環境中的問題決策。這將極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職場環境不可忽視的助力。隨著中國電影產業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未來的行業人才勢必需要能夠適應越來越大規模的跨區域、跨職業、跨領域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鼓勵、指導與協助的角色,是小組成員的支持者而非引領者。
(三)通過“具身知識”培養學生藝術感知力
由于對技術的高度依賴,電影這一藝術形式誕生于19世紀末,遠晚于其他很多藝術形式,因而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往往更強調對技術的訓練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其藝術本質。攝影技術、燈光技術、錄音技術、蒙太奇剪輯、調色技術,乃至近年來愈發震撼的特效技術,好像已經決定了當代電影人和影視類學生的審美取向。但技術不論如何演化,其本質應是為藝術表達服務,幫助實現藝術家腦海中的審美意象和意境轉化為審美形象。在這一點上,項目式教學可以充分考慮各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傾向,讓學生得以將技術融入作品中,借助技術來感知藝術,使之成為“具身知識”,并由此將之轉化為個人的知覺感受,提高藝術感知能力。
三、基于階段式教學的影視實踐教學
基于影視項目的復雜性,對于知識和技術應用尚未成熟的學生來說,項目式教學過程應輔以階段式教學實現對作品質量的分階段管理,同時也幫助學生們熟悉整個影視制作的標準流程。
目前的影視短片項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創意打磨階段
引導學生們找到適合用作短片主題的創意來源,并幫助學生建立虛擬故事世界的真實感,通過調研、想象、回憶等方式最終形成完整的故事創意。
(二)劇本創作階段
學生需要將自己的創意概念形成文學劇本,在劇本寫作過程中需要尤其注意將表意視覺化。大量案例表明,長期的抽象思維訓練使學生更傾向于表達概念,但缺乏形象表達能力。
(三)分鏡設計階段
目前的分鏡可以分為文字分鏡和圖片分鏡。由于在形象思維上的缺失,學生往往在圖片分鏡環節會遇到較大障礙,且會以繪畫基礎薄弱為理由搪塞,但教師應予以疏導,堅持讓學生制作出視覺分鏡,引導學生建立對人物、場景、道具、光線和色彩等視覺元素的具體想象,而非僅僅停留在文字階段。為了更好地完善影片在學生腦海中的意向,高年級的學生應在畫面分鏡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動態故事板,方能對影像節奏有更好的把握。
(四)前期準備階段
影視作品在制作上具有工業屬性,在前期準備階段學生應完成預算表、通稿表、道具單、場記單、人員建組、場地勘景等各類方便拍攝的前期準備工作,并根據實際狀況對分鏡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準備的細致程度將直接影響現場拍攝的狀況。
(五)拍攝制作階段
拍攝和后期制作階段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執行階段,學生在前期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仍然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而臨場應變能力也恰是影視類學生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師在此時應退居幕后,為學生提供問題實在無法解決時的后援保障。
在各個階段,教師應該設置明確的階段目標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合理的分步目標設置將保持學生的主動性,而不會因為任務復雜度或難度過大喪失信心。而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意識到當下階段存在的問題并加以修正,之后再進入下一階段,防止最終面對的項目成果質量管理失控。反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給出評價標準讓學生自評、組織小組互評并給出修改意見、教師直接給出修改建議等。
除了反饋,教師還應該在各個階段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畢竟電影具有商業屬性,學生們需要具有市場敏感性和競爭意識。例如在創意階段,盡管學生們都能紛紛提出自己的創意,教師出于鼓勵性教學原則不應打壓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但可以通過給出一些關于好創意的標準,讓學生們自我判斷調整,然后再評選投票,只有優勝創意方有機會進入劇本階段。這樣的方式可以輔助學生在競爭中更生動地認識到什么是好創意,不僅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其效果也遠勝于單純的理論闡述。
四、實踐與初步成效
(一)學生滿意度提高
通過階段性的項目式教學,學生普遍反映參與感增強、積極性提高,對作品質量控制更有信心,教學滿意度整體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同學因為教學分步之后感到任務增多、壓力增大的問題。因此,合理設計學習強度成為核心問題之一。筆者認為,當下中國影視類大學生對于學習強度的預期與純粹的項目式學習方式仍有較大差距,學生的抗壓能力需要進一步鍛煉。
(二)作品質量提高
在實施分階段的項目式管理教學后,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問題得到及時修正,作品整體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從創意內容、影像質量、敘事方式、節奏控制方面各人有了各自不同的進展,學生的作業作品有直接參賽獲獎經歷,進一步增強筆者對教學模式進行細化探索的動力。
實踐經驗表明,項目與階段式教學相結合的影視實踐課程教學模式較傳統的影視實踐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及時性和控制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自主學習傾向,同時實踐操作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但這對教師教學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學的靈活性、針對性、互動性增強,教師需要不斷豐富個人實踐與教學經驗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陽.從“項目式學習”到“具身學習”:融媒體語境下大學生視覺素養培養的教學創新[J].教育傳媒研究,2020(2):36-41.
[2]HUNG V H K,KEPELL M J,JONG M. Learners as producers: Using project based learning to enhance meaningful learning through digital video production[J].ResearchGate,2004(1):428-436.
作者單位:
南京傳媒學院